玩画真趣

2019-01-18 02:32陶令敏
现代苏州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老画廊

文|陶令敏

出书,对一般人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写本专业类的书,非精通的则难上加难。我去年初想着出本书,到年底心想事成,一本设计和装帧精美的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玩画真趣》已经摆放到了书架上,其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玩出了硕果。书的内容简介写道:书中随笔、欣赏文与绘画作品融会贯通,让人直观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带给收藏入门及初学绘画者更多实践知识与趣味。书香,传递着满满的情意。

出版社策划编辑朱政把我文章中的经典名句写在了书的封面,“画,一门高雅的艺术;收藏,一种优雅的行为。只有以玩的心态做收藏,方能把收藏做得更有趣”。

张老专门为《玩画真趣》作序,“当看到他送来的《玩画真趣》清样,我非常惊奇,书中汇集的127幅作品,涵盖了我不同年代的创作题材内容,不少当初的展品如今再看依然倍觉亲切和欣喜,不禁勾起了我俩的战友之情。”

尊敬的祝兆平老师也作出评价:陶令敏的《玩画真趣》就是这样一本专门画作的专著,书中不仅收录收藏苏州新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张继馨127幅画作,而且还撰写了十多篇关于收藏这些画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想,点点滴滴,有感恩、有感动、也有感慨,其中一些收藏细节读来非常生动有趣,也颇令我心动而赞叹。

玩画的心态

收藏,“小众”人群涉足,多数是有钱人干的事。普通人如何去玩画作收藏,我在书中随笔里都有诠释,也是出书的初衷。

玩画为了养性,好的心态做收藏。从《我和张继馨的笔墨情缘》开篇,写到我50岁那年,突然想到退休后做些啥?这可能也是一种巧合和安排,偏偏喜欢上了收藏,一玩眨眼已是十年。

在很多人眼里,花钱买画看似一种奢侈,是有钱人玩的行当,其实不然,不管你钱的多少,钱少也有少的玩法,其背后则蕴含着文化、审美所带来的生活乐趣。

苏州人家满足安逸的生活,工薪阶层玩收藏的的确很少,我在书中《玩画的心态》一文中讲述的两件事,现在读来也蛮有意思。其中一事,背着夫人玩画。写道“我家‘财政’有点特殊,夫妻收入,大事凑一起,日常各归各,叫“各自财政”。我的每月工资,除了家庭日常开销,剩下来的钱,还有房屋出租收入,股市好行情进场炒一把赚的钱,每年大约也有10万闲钱用于买画。玩画先要征得家里另一半的同意,有个好的交代,但我有点另类。前几年,大家工作忙,夫人对我收藏情况不过问、也不清楚,时间长了,看到我经常拿画回家,开始关注、疑惑起来,“‘哪里来的?’我怕讨个没趣,随口而出‘朋友给的’,或‘问朋友要的’,敷衍了事,之后被追问无奈,我便把画价压低,用“去零再减半”的套路应付,如出1万元买幅画,我随口回答500元,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如今我藏有所获,她也满心欢喜。”

另一件事,好的心态就有好的身体,我感触良多。“有一次,我陪同张老去园区九龙医院看病,在等候化验结果报告时,张老指着过往的医生对我讲,医生懂得养身保健,但玩字画的比医生寿命还长,建议我当个‘玩家’也动笔写写画画,先练好毛笔字,再专习画竹子,收获会更大。我领悟出张老话中寓意,俗话说‘精神空虚催人老,生活多彩寿缘高’,字画虽不是滋补健身品,却让人乐而忘忧、怡心养神。‘人生比到最后,就看谁活得够长’,这是张老常挂嘴边的话,我铭记他的点拨,爱诗书画养精气神,玩好自己人生的‘后半场’。”

亦师亦友的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是在收藏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大师,还有搞收藏及做文物鉴定的,圈子里有一些拍卖老总、画廊店主、买卖中间人、“铲地皮”的等,大家以“师”相称,平等交往,以诚相待,不用左右逢源,考虑仕途前程。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个关系密切的朋友圈,圈内还以会长、顾问、秘书长相称,定期碰头交流,品酒赏画,其乐融融。其中纪森荣和纪森龙兄弟俩出自“苏州名裱”世家,纪森荣精于揭旧修复,装裱过的国家一级珍藏品达数百幅。纪森龙则是姑苏画廊第一人,朱屺瞻专为题写“苏州名家画家画廊”。

我的买画渠道主要在外地,有比较稳固的书画人脉关系。淮安盱眙的周超,曾在苏当兵12年,自幼酷爱书画,如今小有名气,为人诚实,待人和气,乐于助人,我们经常往来,他向我推荐“张继馨草虫册页”“春夏秋冬花卉四条屏”等,指点我得到多幅收藏精品。南京画廊的潘志刚,也是一位收藏高手,早早就认定张继馨必成大家,坚定其投资收藏价值。还有一位未曾谋面的微信朋友,常州胡昌七,我从他手里陆续买下张老早年为常州宾馆开馆所作的二十多幅小品,他和我一样重情守信,有一次我看中他微信发出的张老作品,一时缺少资金,他直言“老兄最近手头紧,三平尺3600给你,画我今天先寄去,你有钱再转来”。

我最早常到《吴门画院》看书画策展,策展人肖建华带着我结识了许多苏州本地画家,他本人以诚信赢得企业发展壮大。江西南昌人在全国开画廊出了名,画廊之间相互调剂,薄利多销,前几年经营得风生水起,讲的是诚信,他们中的徐大波如今是我的挚友,我还与外地在苏“铲地皮的”徐家兄弟徐硕朗结好,我们一起谈论画家及画品,一起观展,一起分析研判市场走势,将玩画情趣延伸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我是朋友圈的受益者,曾在圈内朋友的提示下,开始买张老的画,也是在朋友的指点下,开始做张老画作的系列收藏。苏州的刘华杰、周复兴、侍国林、李步俊等老师,还有小周、小郇、小谢、老王、老周等好友,对我买画收藏帮助也挺大的,古吴轩的孙跃中、小顾从画廊运营的专业眼光给我提了好的建议。我的藏品“春夏秋冬四季屏”,牡丹、月季、水仙系张老70年代作品,秋菊一幅则是张老88岁时的补品,添加了补记,此画的背后,是一位朋友发现原“秋图”的破绽,并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是件仿品,我马上退回给卖家,避免了经济损失。

也是在朋友的启发下,我决定著书立作,把自己的收藏心得及藏品汇集成书——《玩画真趣》,期间让我更加感恩“苏州书画有约”群友们大力相助,群友个个才华横溢,群主便是大名鼎鼎张继馨小女儿张小芹,此书既是我个人的收藏纪念,也承载着亦师亦友朋友圈的友情故事。

眼力

收藏字画,找对人、买精品,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你是否能觉察出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艺术价值。

书中另外几篇文章,《藏家“慧眼识人”之重要》《我是如何练就“鉴赏”之功的》《藏品的缘分》《收藏须过“眼力关”》《我的藏画“价值投资法”》,“都是知识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收藏经验和感受,比较专业和个人化,值得收藏界中人去分享交流;对于业余收藏者来说更是从自己长期收藏实践中,从教训和失败中(当然更多的是成功)得出的经验之谈和一家之言,更有借鉴引导之功。”祝老师在《收藏的乐趣》——读陶令敏《玩画真趣》一文中(见苏州日报2019年1月12日阅读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眼力的修炼有个过程,不是读几本书,看几集鉴宝节目,便可一蹴而就的。也不在学问高低、入行深浅,关键凭悟性、看造化,有个人的先天性,更靠后天勤奋努力,在不断的失败中磨砺成长。

多混迹懂行的人群里,常与那些资深的收藏大家探讨,一些书上、博物馆里学不到的感觉便汩汩而出汇入心里。特别是一些上门收字画的眼光最准,他们生活在书画行当的最低层,业内称为“铲地皮”,或叫“画贩子”,人聪明,能吃苦,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画廊是一个练眼力的好地方,常去走走、多去看看有好处。拍卖也是看画练眼力的一条正路。培养眼力,子弹最好打在固定画家的作品上。选择喜欢的、有投资价值的画家及作品,深度了解其各个时期的作品特色,包括熟悉他们的用纸、用墨、用色、笔法、印章、落款等特点,不仅能对作品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对见过的伪品特征了如指掌。

我经常与张老洽淡交流,有时看他绘画,有时看我藏品,时而会问是不是他的创作佳作、创作的年代,时而会就画中题材、画旨、画趣、诗词题跋、署款、印章等提出许多问题,张老均一一解答。对张老创作及作品细微之处,也了解甚多,如“破笔作画”“题跋内斜”,文革前落款“继馨”,改革开放后用款“馨子”,钤印“吴门阿继”“老复本事”“张大”“大牛”,“写画不是画画”及笔力、下笔有神显,一笔到位,等等。时日一久,便成就了我鉴赏张老画的基本功。我自从收藏张老画后,时刻关注张老创作风格的变化,跟踪作品价格的走向,看得多、研究得透,便深深领悟了张老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张老系吴门画派嫡传弟子,一生勤勤恳恳、韬光养晦,艺术造诣厚实,又有学术地位支撑,更可贵老年变法,别树一帜。2010年前,张老作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大,一幅四尺对开作品不过1000元出头,到2016年,市面上的作品已被藏家收走,尽管这两年市场行情跌入低谷,但张老画价异常稳定,呈稳中有升,现在每平尺均价5000元,精品价格则达到一万以上。

猜你喜欢
张老画廊
骂鸭记
国医大师张震的养生经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小小书画廊
小小书画廊
画廊
画廊
画廊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
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