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丝佳
周六上午,大雨滂沱。
杨雨彤和妈妈撑起雨伞准备出门时,外婆跟在后面念叨:“这么大的雨,你们就别去挤公交了。”
“外婆,我是男子汉。怎么能被这点风雨吓倒呢!”雨彤不顾外婆的劝阻,穿上志愿者的服装,拉着妈妈的手来到公交车站。今天是他们去给护理院的爷爷奶奶们读报、讲故事的日子。
公交车站候车的人很多,各自都撑着伞,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每一辆公交车进站,大家都要伸头张望,10岁的小雨彤要拼命地踮起脚,才能勉强看清公交车上写的是多少路。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公交车进站,车门一打开,乘客立即拥上去,有个老奶奶在问这是几路车,还有的在问乘车的线路。
人群里有人轻声嘀咕看不清进站的是几路车,有人轻声附和着:要是车站能有个语音提示牌该多好啊……
这一幕让雨彤想起,上幼儿园时,眼神不好的外婆接他回家等公交车,总是不停地问人:前面来的是几路车?
类似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往往因为事情过于平常,而被我们习惯性地忽视。
所幸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就在今年春季的上海市少代会召开前,一份名为《关于完善上海公交车站设施,建立车辆到站语音提示系统》的提案,出现在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大队部。
这份提案并非一时冲动的产物,而是经过广泛征求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就一条——建议在公交车站添加语音系统,在车辆即将驶入时,提前向乘客播报语音提示。
这份提案的提出者,就是那个在大雨中等车去护理院做志愿者的10岁少年——杨雨彤。
在人们的印象中,10岁的孩子,关心的事情应该是喜爱的动画片什么时候播?这个周末能去哪里玩?辅导班的课真的很枯燥……但小雨彤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却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提案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敏锐发现成人视角的盲区,并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为之做出改变。当同龄人还只会为一次遗憾委屈或流泪的时候,雨彤已经可以先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习惯来自于勤奋、训练和成长的环境,来自从小就培养起的对社会的洞察——从记事起,每天早晨陪伴他起床的,是食物的香气和播放着的新闻,爸爸妈妈和他似朋友般相处,对于新闻中涉及的各类社会问题,一直以来都会启发、交流,逐步引导他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平等和独立,是这个家里一直推崇的目标。
2017年年底,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让雨彤对少年儿童的隐私有了新的认识。当时,他正准备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届徐汇区少代会,于是就选择以“维护少年儿童隐私”作为提案内容。他查阅了一些美国儿童个人隐私法案的资料,再结合红黄蓝事件和自己的一些感触,完成了《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维护少年儿童隐私权》的提案。“不要随便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晒娃,以免泄露隐私。一些鼓励晒娃的广告活动也要谨慎参与。”这些都是杨雨彤在提案中写到的。
小雨彤思维成熟,但丝毫不影响他的童心童趣,他是操场上的“足球小子”,是舞台上的“小提琴绅士”,是赛场上的“桥牌手”,更是绘画社的“稚气书童”。德智体美劳,样样都精通。
上海市志愿者公益护照。绿色的名字下,是一个人的责任、奉献,和爱心。
从上幼儿园大班时起,小雨彤的周末不是在家睡懒觉,不是看电视打游戏……而是选择了最“累”的一种——和妈妈一起去老年护理院,为老人们读报、陪老人下棋。
护理院爷爷奶奶们的生活孤独而单调。小雨彤清亮亮的眼睛、童言童趣的故事,稚气未脱的声音,总能令老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勾起他们温暖的人生记忆。这样的触动是深刻而美好的,老人们没有不喜欢小雨彤的。因为喜欢,渐渐的便成了期待,只要轮到雨彤和妈妈当志愿者的周末,爷爷奶奶们便早早在活动室里等着小雨彤的到来。
小雨彤这一去便从未停歇。岁月总在一刻不停的前行,在爷爷奶奶们温情的注视下,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豆芽”,渐渐长成了现在隐隐有参天之势的“小树”。
又是一个周末,微风和煦,阳光正好。小雨彤刚准备将有趣的新闻念给爷爷奶奶们听,就已经注意到正有几个腿脚不便的老人在护工的帮助下,坐在轮椅上急匆匆地赶到活动室里来。虽然杨雨彤“一本正经”读报的模样和声音,引来老人们阵阵笑声和掌声。但在这笑声和掌声中,小雨彤觉得自己除了读报,还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要为护理院的爷爷奶奶们做点什么的念头在杨雨彤心中生了根。他想到了自己的爱好——早在一年级暑假,他跟着爸爸妈妈去福州路书店,就被书店旁的机器人活动中心吸引了目光,从此迷上了人工智能,并开始学习,这一学,就学到了现在。
想到护理院老人蹒跚的脚步,杨雨彤又想到社会上的残障人士,他们走路的工具主要依靠轮椅,而现在的轮椅又很不方便控制,如果周围环境黑暗,行走就更困难了。于是,雨彤他找到了“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核心钥匙——设计一款全新的“残障人士代步机”,给轮椅添上灯和遮雨蓬,增加自动识别障碍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