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诗人是如何表现这场战斗的悲壮的呢?
1.精选动词。“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实力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表现了出来。而“摧”字,进一步刻画了敌军的势不可当,以致“城欲摧”。这样的“压”和“摧”,壮观而让人悲愤。
2.描写色彩。“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一词,既从色彩上写实,写天空乌云密布,又是双关,暗示敌军众多。“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写将士的铠甲迎着太阳闪着金鳞似的光,与上句“黑云压城”形成强烈对比。“黑云压城”与“甲光向日”,两军对峙,场面宏大,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即将开始。“塞上燕脂凝夜紫”,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写出了战争结果的悲壮。“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红色”,是苦寒中的希望,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风掣红旗冻不翻”异曲同工。
3.诉诸声音。“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用“声之震撼”表现悲壮。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冷风猎猎,号角声响彻天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一个“满”字,既写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也表现了两军拼杀的惨烈。透过这秋色里“满天”的“角声”,我们仿佛听到了万马嘶鸣,听出了英勇杀敌的悲愤和豪气。“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用“声之低沉”表现悲壮。寒秋深夜,霜重风劲,一个“重”字,把寒冷描摹得有斤有两,气氛低沉。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声不起”,也要击鼓助威,投入战斗。这是何其悲壮之举!
4.巧用典故。诗人用了两个典故来表现战斗的悲壮和將士们的报国热情。一个是“临易水”,“易水”既点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会像荆轲一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怀一腔豪情,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另一个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受朝廷重用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总之,诗人精选动词,描写色彩,诉诸声音,巧用典故,将战斗写得惨烈而又悲壮,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学以致用
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