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瑾超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娱乐产业迅速崛起,各类互联网社群与娱乐APP的涌现为偶像艺人的营销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与途径,但也逐渐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简要概述目前资本控制下的艺人营销方式,分析其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整治娛乐圈乱象、为其注入正能量的目的,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资本 演变趋势 艺人营销
一、资本控制下的艺人营销概述
营销是指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着手,深入挖掘产品自身的内涵与价值,切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推广、传播与销售,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常见的营销渠道有搜索引擎、电视、微博、微信、论坛等。资本控制下的偶像艺人营销则是指娱乐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益,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喜好与需求,打造出符合大众审美、满足粉丝心理需求的偶像艺人,从而刺激粉丝进行消费并参与营销推广过程。
二、艺人走红营销方式出现的问题
(1)水军进行舆论引导,圈内虚假信息泛滥
在偶像艺人营销走红的过程中,雇佣大量水军进行舆论引导与推广营销是十分常见的营销方式,但是这种营销手段使用不当则容易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的现象。如今大量自媒体的产生导致网络信息更加良莠不齐,加之“水军”这一新群体的涌入,引导舆论走向,导致娱乐圈新闻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泛滥,不断降低群众的信任度。
(2)收视造假屡禁不绝,破坏业内生态平衡
自广告费与收视率挂钩以来,意味着高收视率节目的广告也将带来高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收视率造假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业内的生态平衡,虚假数据不仅严重影响了观众的信任度,也严重打击了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的信心,这种数据造假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最终会导致劣币逐良币,降低影视剧的质量,错误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侵害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3)恶性打压同行艺人,圈内环境乱象横生
现在有一些行迹恶劣、人品低下的艺人为了让自己走红,甚至不惜用污蔑、诋毁的手段去攻击竞争对手,恶意打压同行艺人,例如雇佣水军肆意散播竞争对手的虚假黑料。各大娱乐公司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恶意操纵资本,发布虚假信息,导致恶性竞争不断扩大,最终造成娱乐圈的乱象横生。
(4)过度注重商业价值,忽视正面能量传播
许多娱乐公司过度注重艺人的商业价值,只在乎艺人的社会关注度与流量变现能力,为了利益毫无底线,严重忽视了偶像艺人应当具备的价值导向作用,忽视正能量的传播,没有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出现了许多劣迹艺人,错误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让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拜金。
(5)媒体缺乏舆论监管,粉丝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的网络媒体缺乏严格的舆论监管机制,且明星粉丝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低龄的粉丝尚未形成完整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无法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因此非常容易被水军利用,向错误的方向引导,在网络上掀起骂战。
三、营销问题解决策略
(1)适度进行营销活动,杜绝虚假信息
艺人的营销活动应当适度进行,在合理的频率与范围内进行营销,避免过度营销引起民众的反感,且在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必须杜绝虚假信息,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可靠,没有夸张成分或艺术加工成分。这样才能保障娱乐圈的真实性,提升民众对娱乐圈的信任度,塑造和谐健康的娱乐圈环境。
(2)构筑舆论监督体系,加强舆论监管
要治理圈内虚假信息泛滥的情况,必须构筑严格的舆论监督体系,加强对娱乐圈各种信息的舆论监督力度,确保网络媒体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民众的受到正确的舆论引导,而不是轻易被水军带节奏,引导至错误的舆论方向,使青少年形成歪曲、错误的价值观。
(3)杜绝同行恶性打压,营造和谐环境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圈内的恶性竞争,偶像艺人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而不是通过网络媒体去恶意打压对手。因此,我们必须严肃整治圈内的不正之风,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良性竞争环境,以此来促进偶像艺人对自身实力的提升,同时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4)严厉打击数据造假,整治行业乱像
收视率造假背后隐藏着资本操纵的“恶势力”,在利益的驱使下,收视造假、票房注水的现象屡禁不止,而数据造假如果不严肃处理,只会导致我国的文化产业劣币逐良币,最终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广电总局不断推出相关措施并开展调查,严肃处理数据造假的问题。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明星粉丝消费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娱乐圈乱象,许多偶像艺人为了提升之自身热度,甚至不惜恶性打压同行、散布虚假信息,而企业为了创造更高的收益,也频频做出收视造假、票房灌水等恶劣行径。因此,在当今浮躁拜金的社会,应当建立健全娱乐圈的监管体系,创造和谐良好的娱乐圈生态,树立正确的娱乐圈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贾乔.论日本偶像团体营销的成功之道与中国组合的对比——以AKB48为例[J].《参花(下)》,2018(06).
[2] 黄永乐.从舆论引导到舆情引导——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工作的创新[J].《试听》,2018(10).
[3] 樊天宇.网络娱乐新闻伦理失范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