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一条条“锦鲤”游来游去,所到之处,应者云集。关注网络热点的人,大都知道锦鲤这个梗。
前不久,支付宝在微博上高调发起有奖转发的锦鲤活动,中奖者“信小呆”不仅收获丰厚奖品,还在一夜之间新晋“网红”。从发起者到参与商家,无不如愿获得高度关注。受此启发,一些商家有样学样,纷纷玩起类似套路;与此同时,无数网友转来转去,乐此不疲。一唱一和,共同制造了互联网生态中的一株“奇葩”。
鲤,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祥瑞,比如“鲤鱼跳龙门”。据说,孔子为其子取名孔鲤,因由是,其子出生后,鲁昭公送去一条鲤鱼相贺。在当年,送鲤鱼已经蕴含着良好祝福。而在互联网时代,锦鲤越发被符号化,求锦鲤、转锦鲤俨然衍生为一种互联网“玄学”,奔腾着大众狂欢的逻辑。
对商家发起的锦鲤活动,网友凑个热闹,实属人之常情。如果“一不小心”被好运砸中,成为万众瞩目的“天选之子”,当然也是好事。从常理看,绝大多数网友都把转“锦鲤”当成一种娱乐游戏,恐怕没有谁笃定认为自己会中奖,也没有谁把命运寄托在中奖上,然后“下半生不用工作了”。毕竟,谁都知道运气的不可捉摸。
如果都按规矩来,商家“收割”流量,网友图个乐呵,原很正常。但几经演绎,锦鲤热不仅变质变味,还发生了变异。比如一些商家浑水摸鱼,开设骗局,以锦鲤之名行诈骗之实。还有一些营销号编故事,装成“锦鲤”体质,通过煽动性的夸张表达,忽悠得无数网友信以为真。以至于一直有人恨恨不已:给我一口锅,用骗子做燃料,炖了那群“锦鲤”!
商家有蹭热度的权利,但没有坑害网友的权利;营销号有讲故事的权利,但没有忽悠网友的权利。日前,一篇题为《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的网文刷屏。据报道,这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阅读量过千万,收到10万元的封顶级赞赏,旋即有人透露该文不实。世上真有“从小躺赢到大”的人吗?处处渲染运气,人生时时顺遂,形同锦鲤附体,究竟想传达怎样的价值观?
为何那么多网友对粗制滥造的“锦鲤”文深信不疑,甚至渴求“锦鲤”体质速成法?有网友说:“老年人可以烧香拜佛,我们没什么可依赖,只能转一转锦鲤。”此话没错,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讨个口彩、求个好运的习惯。但转与信是两个概念,可以转,不必信。进而言之,疯狂为“锦鲤”文摇旗呐喊,到底傻不傻?在这种背景中,互联网上兴起了“拜锦鲤教”,“教徒”众多,闹出一轮轮动静,委实堪忧。
“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不知不觉充当了流量“韭菜”,倒还罢了,如果信奉运气哲学,一味被“拜锦鲤教”所摆布,天天枯等好运砸下来,岂不荒唐?有人遭遇困境,不时被“小确丧”所狙击;有人生活底色过于晦暗,看不见明亮的希望;还有人陷入人生低谷,屡屡弹跳却一败涂地……再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带给一些人的不确定感,也许都成了“锦鲤”热的背景。纾解他们的压力,为其指点迷津,才能为“锦鲤”热降温。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信“锦鲤”,不如信尽力——凡事尽力而为,只问初心,不问西东,终有获得。与其把前程交给虚幻的“锦鲤”,托付给不可把握的运气,不如交给奋斗。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注了价格。如果过度纠结于运氣,也许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夏子云荐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