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为交易服务逻辑的再梳理
——“货币金融学”教学改革理论与经验

2019-01-17 05:55谢绵陛
关键词:金融工具货币交易

谢绵陛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 问题的提出

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改革之初,首先恢复了商业银行制度,因此,早期的金融学主要研究的是货币和信用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收支、汇率等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成了热点和重点。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学内涵已经发展重大变化;股票、债券、期权和期货、公司金融(包括公司长短期融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等)、收购与兼并等内容已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传统的金融学入门基础课《货币银行学》已经无法涵盖这些内容、不能承担其应有的入门和基础性作用。为此,国内不少高校在修订《货币银行学》时,增加了股票和债券等资本市场方面的内容,并将课程名称改为《货币金融学》或《金融学》,也有的学校直接改用现成的国外教材,如兹维·博迪等的《金融学》,但这类来源于欧美商学院模式的教材,完全没有了货币和银行的影子。此外,对货币、银行与股票、证券市场等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逻辑,难以理清金融的本质和目的。

在实践中,在互联网应用急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种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等社交平台支付对传统的银行支付体系构成了挑战;P2P网贷、众筹、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也形成了严峻挑战。或真或假的比特币、以及以比特币等为基础的疯狂ICO现象等。这些貌似繁荣的金融创新活动形成了让全社会都心怀忐忑的“金融脱实向虚”现象,也让人们质疑“金融创新为什么不是主要来源于金融内部?”

最后,我国在传统上,通常把“金融”简单地解释为“资金融通”,银行是服务于间接资金融通的,证券市场是服务于直接资金融通的;但是,我们也能将货币的创造、金融衍生工具和保险业务的发展也解释为服务于资金融通吗?金融对应的英文是“FINANCE”,但FINANCE一词有时又被译为“财务”,如“Corporation Finance”有时被译为“公司金融”,有时又译为“公司财务”。在欧美国家,金融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是经济系的金融,主要研究货币和国际金融,二是商学院的金融,主要研究公司金融和投资[1]。可见,我们对金融的认识还是存在分歧的,对金融本质的认识可能还是存在偏差。

本文首先从分工和交易的视角重新梳理了对金融核心地位的再认识;然后比较了金融的不同定义,并重新定义了“金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内容的再组织,并总结了我们的教改经验和收获。

二 金融核心地位的再认识

根据经济计量史学家的研究,大约在工业革命(公元1800年左右)之前,世界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维持在生存水平,没有出现显著的发展,这种发展状况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而此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到1998年,世界人均收入是1820年的8.5倍,人口也增加了5.6倍[3]。世界经济为什么会发展?为什么在1800年前后能够摆脱“马尔萨斯陷阱”而快速发展?为什么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是所有经济学科都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金融学也不例外,也需要从金融学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的现象做出自身的解释。

(一)分工、交易、市场和经济增长

亚当·斯密虽然未能看到工业革命之后的经济发展现象,但他对经济为什么得以发展的解释却是当今稍微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即: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来源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大小的限制[4]。

市场发展是深化社会分工的保证。“市场”最原初的含义是指交易的聚集场所,是交易者之间有意或无意协调的结果;通过交易的聚集使交易信息的搜寻和传递、交易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如:农贸市场、集市;以及现代社会高度组织、高度协调的证券市场等。

“市场”还特指一种手段,如: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语境中,市场指的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本质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重点是自愿的价值交换;任何一方都能拒绝,而且在共同遵守的规则下任何一方都自愿地接受交易条款。

市场还可能指的是一种交易结果或交易潜力。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规模、市场大小、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等。特别地,市场供给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的卖方能够且愿意向社会提供的用于出售的该(类)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某一(类)商品的买方能够且愿意通过交易而购入的该(类)商品的数量。可见,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就是可能的交易潜力;该交易潜力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交易得以实现,实现的结果就是交易量或成交量。

市场发展就是交易规模和交易范围的扩大和延伸。在高度分工的社会,市场供给和需求通过交易得以实现的均衡水平就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交易是市场的基本经济行为,是市场机制下,分工得以实现的核心环节。交易产生的原因是分工,分工使专业的生产者生产出远超出自己需求的商品,该商品对其生产者是没有消费价值的。同时,分工使专业的生产者产生了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因此,分工使专业生产者必须用自己的产品交换别人的产品;只有该交易能够实现,该分工才能持续。交易的本质并非“等价交换”,“等价”只是交易的结果,而“不等价”才交易的原因。是因为交易物品对交易双方各自的价值不同才形成交易。交易会增进交易双方的总福利。

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分工、交易所促进的供给与需求的螺旋式循环上升。因为分工、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供给;当供给通过交易,满足了其他人的需求之后,生产者也提高了自己的需求水平,自身的需求提高之后又反过来帮助其他人所创造的供给得以实现,从而使得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水平不断提高,而这种提高的核心除了分工和专业化之外,就是使供给与需求得以实现的交易。

综上分析可见,市场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增长的表象;分工和交易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供给、需求、分工、交易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分工、交易与市场的逻辑

科斯定理指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交易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该定理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交易的重要性,产权明晰使交易可以进行,交易成本为零使交易容易进行,而交易本身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主流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论述也基本到此为止,而交易的困难不仅仅只有产权是否明晰的问题,交易成本的大小也只是一个关于交易困难的混合性的、模糊的概念。如果回顾金融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的金融成果,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金融成果都是围绕解决各类交易困难而产生和进化的。

(二)金融通过为交易服务,使市场扩张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1.交易的复杂性。市场发展就是交易规模和交易范围的扩大,但要实现市场发展却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

(1)交易对手的匹配困难。在原始易物交易时代,交易对手的匹配是交易得以实现的基础。

(2)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直观的手段就是扩大寻找的范围。范围的扩大有两种方式。一是纵向的时间延伸。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对手就等待,直到合适的交易对手出现。该方式的实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交易的商品可以储存或可以转化成可储存的等价物。货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是横向的空间延伸。在附近地区没有合适的交易对手时,就到更远的区域去寻找。跨空间交易的实现前提,一是商品货物的物理流动(交通运输,这不是本学科的研究范畴);二是货币资金的跨空间转移。

(3)巨额的交易标的缺乏交易对手,复杂化的交易内容导致交易标的不易界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易内容也日益复杂多样。组建或转让公司者希望出售公司的所有权;需要借入大量资金者,要出售大量的债券;这些交易内容通常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交易内容不易界定;也难以找到单个的交易对手。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不再满足于当下的好生活,还希望在未来也能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但随着年龄增大,收入会下降,还会面临生病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企业的经营者也面临着其产品的出售、原材料采购、甚至公司资产价值波动等风险。因此,有人希望将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出售,当然,这类风险是一种负资产,并且它的界定和交易都是复杂的。

(4)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参与意愿。交易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过程的不确定性,指交易可能无法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使交易参与的一方或双方遭受损失。现代的金融交易,多数是跨期的价值交换,交易的最终完成,通常都要跨越一定的时期。由于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交易参与者的境况可能发生变化,交易参与者有可能出现无力履约,或因亏损而产生违约的动机等。二是交易标的价值的不确定性。交易标的物品的价值难以准确判断或估计。比如:股票的价值,期权合约的价值等。不论是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还是交易标的价值的不确定性,都会降低交易者的交易意愿。

(5)市场交易的信息交流困难和无序需要增强市场交易的组织性和规范性以提高交易效率。市场交易是一个复杂的交易情形,在该情形中,存在多个买者和多个卖者,买者和卖者都希望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卖者希望找到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买者,买者希望找到愿意以较低价格出售的卖者,以便以更优的价格实现交易;此外,交易者还必须找到能够满足其交易数量要求的交易对手,有大量标的需要交易的交易者可能要找到多个交易对手以完成交易。

2.金融创造交易工具、组织交易市场。金融通过创造金融工具,让普通的经济个体能够方便使用金融工具完成各自的交易需求。通过组织和协调交易过程、建立交易市场,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规范交易信息的传递、撮合交易需求以达成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通过建立金融制度、打击金融工具造假等破坏交易秩序的行为,维护金融发展成果。可见,金融的目标就是解决交易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为价值的跨期交换提供服务。

(1)创造交易工具——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主要有三类,一是货币性工具,包括货币和票据等;二是资本性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三是衍生性工具,主要有期货、期权等。

货币为所有的价值交换提供了基础性的工具——一般等价物;解决了交易对手匹配的基础性困难。早期的商品货币和称量货币是人类无意识自发创造货币的结果。从铸币开始,人类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标准化、证券化等技术手段创造货币。标准化的铸币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称量、成色鉴定的不便。货币的证券化(银行券、银票)等解决了跨地区交易,携带贵金属货币的困难,同时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解决了金属货币不足的问题。通过货币的证券化、提供汇兑服务等手段还解决了货币资金跨空间转移的困难。

股票为难以交易公司和企业的所有权交易提供了工具;债券为巨额的资金使用权交易创造了便利工具;这些工具的创造让那些即使不知股票和债券为何物的人也能方便地参与交易,也让公司和企业等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获得大额资本。

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则以标准化的手段有效地界定了风险交易的内容,创造了以交易方式实现风险管理的条件。

(2)组织交易市场或经纪大额的、复杂交易。金融工具解决了基础性的交易工具、规范化交易标的问题,交易者具体使用金融工具实现交易的过程,还需要解决交易信息搜寻、高效实现交易的问题。金融通过组织交易过程、构建交易市场的方式提供交易服务。而对于无法利用金融工具、大额的、复杂的交易,金融则直接提供信息传递、谈判等交易经纪服务。

金融市场组织主要有两类,一是商业银行提供的货币资金使用权交易市场。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款服务,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以小额零售的方式买入货币资金使用权(吸收存款),再以大额批发的方式卖出货币资金使用权(发放贷款)。通过集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形成了一个货币资金使用权交易的市场,为资金使用权交易提供便利。在该市场中,商业银行实际上是资金使用权交易的一个做市商。此外,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过程也是一个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二是各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所通过创立交易平台,为交易者提供标准化的交易信息传递工具(指令)和科学的交易执行机制,为所有的证券交易提供便利。交易市场化的核心是交易信息的聚集和有效传递,交易的高效组织和协调。现代的交易所是协调程度最高的市场;

此外,股票、债券的发行,公司的兼并与收购等大额的价值交换还需要额外的交易服务。这些大额的、非标准化的交易过程有可能需要一次性找到大量的交易对手,也可能交易对手之间缺乏信任,交易标的的价值评估存在难度。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大额交易的进行。投资银行运用其所拥有的金融技术和资源,为这些交易提供经纪和代理服务,解决每一笔大额交易所存在的具体困难,使这些交易能够顺利开展。

3.建立金融制度、维护交易秩序和金融发展成果。金融通过标准化、证券化手段创造了金融工具,为交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欺诈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开户了一部金融欺诈与反欺诈的金融发展史。

金融工具的使用使所有的交易都是跨期的信用交易。这种跨期信用交易的实现需要金融工具的真实性、有效性作保证。货币不能是假币、劣币或者贬值;股票和债券等工具相关的公司信息、权益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交易者能据此判断其价值;交易过程的相关信息必须是透明的、不能有欺诈和操纵行为。但标准化和证券化的金融工具恰好为货币造假、贬值;股票等证券的相关信息造假、权益缩水等带来了可能。正如当货币严重贬值时,人们会放弃使用货币而退回到以物易物交易,当股票等金融工具造假横行时,人们也会放弃使用或不参与。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摧毁金融发展成果。

为巩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金融成果,要对欺诈行为进行制约和打击。经济个体从自身的长期利益出发有诚信交易的动机,在初步的金融标准化和规范化成果出现之后,这种个体的诚信动机上升为行业自律。整个行业认识到维护金融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成果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利益时,行业自律规范逐步地上升为国家强制行为——金融制度。当然后发国家的金融制度更有可能是模仿和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自然演变的结果,因此,金融制度的作用就是以国家的强制力量,维护金融发展成果,使便于交易发展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运作机制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不至于因欺诈行为的发生而影响人们对使用金融工具等的信心。

金融制度主要有货币制度、公司和财务制度以及证券交易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法行为就是金融监管。

综上所述,金融为交易服务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创造金融工具、组织市场交易,降低各种交易障碍,挖掘潜在交易者;使不可交易、不方便交易的内容变得可交易,扩大交易内容范围。通过横向的空间拓展、纵向的时间拓展,扩大市场范围。通过建立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活动,维护交易秩序。可见,金融是“工科”,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工具和理论。

三 金融的再定义

(一)关于“金融”的再定义

目前,关于“金融”的定义有多种多样。在我国传统上,多数将“金融”简单地定义为“资金融通”,认为银行是从事间接融资融通的,而金融市场是从事直接资金融资的。在西方也有以兹维博迪和罗伯特·莫顿为代表的,定义金融学是一项在不确定环境下针对人们怎样跨期配置稀缺资源的研究[5]。也有人认为金融就是跨期的价值交换(陈志武),[6]他重点强调了金融的价值交换功能,本质是突出了金融实现目的的基本手段——价值交换,或称为“交易”。还有一种定义是:金融是一门关于财富管理的艺术和科学(Lawrence J. Gitman)[7]。该定义突出强调了金融的目的——财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规避风险。

本文认为后两种定义的综合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可以将金融定义为:通过价值交换,或交易,实现财富管理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1.金融研究或服务的对象是财富管理,而不是财富创造。不像工业、农业等其它产业,金融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它通过财富管理而间接地创造财富。

2.“金融就是跨期的价值交换”指明了财富管理的手段——价值交换,或交易。

交易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人类社会通过分工、专业化、规模化获得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但分工必须通过交易才能得以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通过交易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获得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而金融为交易服务。为交易提供一般等价物——货币;为难以交易的标的提供易于交易的工具——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提供便利的、集中交易的场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因此,金融被称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以间接的、提供交易服务、促进分工进而提高效率的方式创造价值。[1]

在金融业之外,是金融业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个人、公司和国家。他们都利用金融业提供的金融工具、交易场所或交易规则、交易设施等交易服务进行着各自的财富管理。研究个人如何运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进行财富管理的专业方向称为个人金融或家庭金融。研究公司或企业如何运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进行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的专业方向称为公司金融。研究国家如何运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进行财富管理或经济管理的专业方向称为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也称为宏观金融。宏观金融的研究甚至还包括如何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竞争等博弈活动(见图2)。

图2 金融服务与应用的逻辑构架

3.金融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通常是指对于一些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只能凭个人的直觉和感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直接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而科学则指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某些已知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到解决方案或措施。同时,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并非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当人们对艺术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条理、科学的深入分析之后,它就能逐步成为科学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围棋通常被认为是艺术问题,人们要运用高超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博弈。但如今,当AlphaGo已经可以战胜世界围棋高手时,我们发现围棋也已经可以是一个科学问题。

在金融领域,金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的创造,复杂交易结构的建构、金融制度和金融环境的创设,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等。从事这些工作的金融人才需要有更高的金融直觉和感悟,更强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一些高层管理岗位,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而金融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主体借助金融服务业提供的工具和环境通过交易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方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这些金融的微观应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使得人们面临日常金融新问题时,能够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用;能够用规范的方法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育上,这部分内容也是最容易实施、最容易传承的。

(二)金融核心原理的再梳理

由以上分析可见,金融的核心逻辑是:交易创造价值。社会从分工起步,分工带来专业化、规模化,提高效率,进而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而分工要通过交易得以实现,分工的深化又促进交易的发展。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瓶颈和核心。金融通过提供交易工具、创设交易环境解决交易存在的困难,从而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

由此,金融的逻辑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如何为交易提供服务;二是如何交易以实现财富管理目标。

在如何为交易提供服务方面,主要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如何有效地提供货币、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保单等交易工具;如何创设交易环境等。这方面也是金融学科存在的基础,围绕为交易服务这一核心逻辑,可以从工具的标准化、证券化,金融环境的制度化等方面重新梳理“如何为交易提供服务”这一核心逻辑和内在规律。这方面的内容还包括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数量、公司制度、证券交易制度等。

在“如何交易以实现财富管理目标”方面,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领域,有着体系完整的金融理论。主要的金融理论包括:关于公司资本结构的MM定理、关于证券投资的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以及股票和债券等的绝对定价理论。这些理论背后的逻辑基础主要包括:现金流创造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市场交易中信息如何融入价格。比如:公司各种经济活动的价值评估、股票债券等的绝对定价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现金流的识别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之上。而公司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都完整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理论。在CAPM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广泛应用的相对定价法、无套利定价法等均体现了信息是如何融入和反映在资产价格上的微观市场交易逻辑。

四 “货币金融学”教学改革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再组织

(一)以金融现象的发展演变为主线,以解决交易困难为目的,在介绍金融现象的过程中,阐释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认识事物的本质,要从现象入手,理清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其发展的根本目的。理解金融也不例外,分析金融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认清金融发展的目的和技术手段,才能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实现真正的金融创新。

首先,围绕“为交易服务”这一核心目的组织课程内容,介绍金融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金融现象和金融理论。金融现象指客观存在的金融活动及其演变过程;根据为交易服务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又将金融现象分为三类: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金融理论是对金融基本现象的解释。包括: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理论)等。

其次,以历史演变分析的方法介绍金融现象的发展,揭示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逻辑。金融现象的演变过程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方法,对这些内在逻辑和方法的理解,需要通过对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比如通过对金融工具的发展和演变的介绍,体现出交易工具化、金融工具发展的标准化和证券化的金融规律;以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投资银行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演变阐述以交易信息的聚集、交易过程的组织和协调为核心的市场化手段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以金融制度的发展演变阐述金融制度对维护金融工具真实性、有效性,保证交易市场的有序和公平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1.金融现象。金融现象可分为三大类,即: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所有的金融现象都指向一个核心目的——为交易服务,使交易更容易。

金融工具是普通经济个体都能够方便使用,借之完成交易的工具,是金融思想和金融技术的结晶,是金融领域中耀眼的明珠。比如股票,现在连文化水平很低的人都能够便利地买卖股票,也就是买卖公司的所有权。

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投资银行、交易所等。他们运用金融技术通过创造和完善、或帮助创造金融工具,组织交易市场等活动为交易服务,是掌握金融思想和金融技术的能动核心。如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投资银行的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交易所对期货、期权合约的创设等。金融机构也可以直接以经纪商、做市商等身份帮助完成交易。如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实际上是做市行为、投资银行参与的收购与兼并活动是经纪行为。

金融制度是防范和打击破坏金融体系运行和金融发展成果的游戏规则,其本身也是金融发展成果的体现。

2.金融技术。金融技术是金融机构用以创造金融工具、解决各类交易难题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标准化、证券化、市场化、制度化以及金融定价技术。

标准化和证券化是创造金融工具的基本技术手段。标准化就是使交易对象规范、统一。如材质、形状的统一、合同条款的统一等。标准化使五花八门的交易需求有了共同的交易对象,简化了交易过程的议价内容、计量和鉴定交易对象的麻烦。如一般等价物从实物货币到金银、铸币等的发展;首先是币材的标准化,然后是成色、计量单位的标准化。标准化可以使巨额的、长期的资产化整为零,变长为短,使之易于交易;如股票和债券等。

证券化是指各类权益或义务的书面表达。证券化一方面使交易工具的创造突破了自然资源的约束,能够根据交易的实际需要创造,如:信用货币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可交易的内容突破了人们想象力的制约,使许多原本不可交易或难以交易的内容变得容易交易;如公司所有权的交易——股票、远期商品的交易——期货、买卖权力的交易——期权、指数的交易——指数期货和期权、债权的交易——债券、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组合的交易——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等等。因此,证券化不仅是现有的关于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这一狭义的概念,它实际上早已有之,是金融工具发展的普遍性技术和手段。

制度化是将金融发展成果上升为国家法律的过程,也是金融发展的又一种手段。它通过打击造假和欺诈等行为、规范金融活动,以巩固金融发展的成果。

市场化是将分散的交易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中进行有序地组织和协调。金融机构通过集聚和组织交易信息,使交易需求信息有序传递,然后再协调交易需求以组织交易。如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际上就是聚集了货币资金供给与需求信息,然后再以做市商的身份组织交易,实现间接的资金借贷活动。交易所通过交易指令的传递,集聚各类证券等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再以一定的交易执行系统撮合交易的完成。市场化的核心是对交易信息的聚集和组织,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交易。

金融定价技术为复杂金融工具提供合理确定价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使交易者能够科学界定交易对象的合理价值,以降低交易的盲目性,从而促进交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例如:复式记帐技术为股票的定价提供了基础性的可靠信息,使股票交易得以发展;期权定价理论解决了期权定价问题,促进了全球期权交易规模的迅猛发展。金融定价技术是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发展的结果。

3.金融之交易逻辑。交易障碍、金融技术和金融目的是理解各金融现象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石,如图3所示,金融机构运用金融技术、通过创造金融工具、建立金融制度、组织交易过程等措施,解决各类交易障碍,最终实现为交易服务的金融目的,使经济个体能方便地通过交易活动实现财富管理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图3 金融之交易逻辑[8]

4.金融理论。金融现象是金融世界中发生或存在的客观事实,金融理论是对金融现象的解释。传统的金融理论主要关注对利息(率)、货币数量和通货膨胀等金融现象的解释。

利息理论探究利息的产生、性质、影响和决定利率变动的因素等问题。对利息的认识决定了是否可以有偿放贷、利率可以多高。

货币供求理论在宏观上研究整个社会对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货币的供给过程、如何实现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导致货币供求失衡(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原因是什么。对货币供求理论的认识,指导着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的调控、保持币值稳定。

现代金融理论重点关注除货币之外的金融工具的定价问题和市场交易的组织问题,主要包括证券组合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期权定价、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等内容。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使交易者对金融工具的价值判断不再盲目;微观结构理论探究如何高效组织交易过程,研究信息如何融入价格过程等内容。

“货币金融学”主要介绍利息理论和货币供求理论。现代金融理论是各金融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作为入门基础课也为后续的专业方向课指明方向。

五 其他教改经验与总结

本文主要是对我们近年来对《货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我们的教改除了上面对教学思路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再组织、组织编写了全新的《货币金融学》教材之外;在具体的教改过程中,我们还突出了以下特点:

1.贯彻“以应用为导向”的宗旨、以培养解决问题的“工科”性思维为目标。应用导向的核心是能识别实践问题,然后应用一般性的工具、方法和技术等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和展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交易困难和难题,介绍相关金融机构如何通过标准化、证券化、市场化和制度化等金融技术,创造金融工具、建立交易平台、制定交易制度,为交易提供便利、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该模式介绍金融现象的同时、能培养识别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解决问题的一般性金融技术和手段。

2.传递正确的市场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易的重要性,交易是市场的基本行为,将树立正确的市场精神。交易是互通有无,是交易双方合作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市场精神首先是合作、其次才是竞争,而非相反。通过正确市场精神的传递,培养学生发现交易困难、探究市场需求、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社会科学的逻辑不是简单的1+1=2,他要比自然科学的逻辑更复杂,因为社会科学问题会有更为复杂的背景、影响因素,受研究者的时代背景和视野的约束,很多影响因素可能是不可见的。因此,马克思强调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经济等社会科学问题。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广泛地阅读、开阔视野,以更好地理解、认识金融问题和金融发展逻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推荐了罗伯特.希勒的《金融与好的社会》、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周其仁的《货币的教训》和赫尔南多·德·索托的《资本的秘密》等多本金融著作作为课外必读书目。

4.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摆正创新创业的方向。创新创业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是为他人服务。金融学生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容易发现需求。作为“工科”性质的金融学科具备更丰富的满足交易需求的金融经济手段和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指导正确的创新创业方向。

5.在课外作业布置上,突出自主探究、联系实践的特征。主要安排了访问关键金融机构网站,查收、收集并自主分析关键实时数据、信息资料;实践调研公众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等作业,增加金融理论知识学习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和5年多来的实践,在《货币金融学》的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金融现实问题和课外阅读内容的讨论也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货币交易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大宗交易
现代金融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