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骊
(神华国能天津大港发电厂有限公司 天津300272)
面对电力行业内外乃至全社会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如何按照新《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对和管控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实现安全生产“零伤害”目标,是必须思考和做出解答的问题。因此必须以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努力推进体系自运行,积累较为完备的管理经验。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通过参考大量的涉及安全管理的书籍和文摘,从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继承传统管理经验,有效融合现代管理与技术,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趋向于更科学、更系统、更实用,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虽总体平稳向好,但重特大事故仍偶有发生,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近几年看,全国电力行业每年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超过 50起,高处坠落、触电和物体打击依然属于电力行业多发事故种类。新《安全生产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重点提到,只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才能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构建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追求和实现安全生产“零伤害”目标,是对《安全生产法》的最好落实。
以零伤害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法》为准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核心,落实上级公司“做好年度安全环保工作的意见”及“电力生产指导意见”各项要求。坚持“关爱生命、安全为天、风险预控、守土有责、文化引领、主动安全”的安全理念,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强化作业现场制度执行,探索、构建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以企业提出的“战略选择是方向、体系建设是关键、员工队伍是主体、真抓实干是要义、廉洁本色是红线”要求,作为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动力。将近年来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以总结、提炼、整合,融入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注重安全文化引领,形成安全管理体系的八大要素;强化重要环节管控,紧紧围绕“零伤害”目标,努力打造企业安全盾牌。连续 4年保持上级集团安全风险预控体系一级水准,连续7年蝉联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单位,获得省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企业安全生产局面稳中向好,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指示,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之中。
致力于培养职工良好行为,从基层职工中征集提炼“安全理念”“格言警句”等作品,形成了企业“预控治本为先、安全一票否决”等完善的安全健康理念。引入“亲情”文化理念,使职工心系企业、心系家庭、心系亲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宣传和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培养员工主动安全意识,自主管理、和谐互助的安全生产氛围,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连续两年分别荣获省市级和区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努力,提升安全文化软实力,开展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发挥安全文化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实施柔性的安全教育、刚性的规范管理、活跃的激励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生产事件,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2.1 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修订完善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各级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发布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名单,强化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四级控制”,将全厂安全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签订三级安全目标责任状,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担、分层管控、分级负责、有效落实。
3.2.2 岗位安全责任落实
自主开发到岗到位信息管理系统,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实行量化管理,到岗到位发现的问题实施自主闭环。月度安全分析会通报各级管理人员(含外委单位负责人)到岗到位情况,按季度纳入绩效考核,促进了岗位安全责任的落实。
3.2.3 安全监察责任落实
落实《安全监察人员安全检查管理办法》,制订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完善各类检查标准,推进安全监察工作量化、表单化、标准化。加强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各级安全监察人员,对安全监察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开展以现场管理与体系建设知识相结合的专题培训,提升安全监察人员的业务素养和监察能力。采取“四不两直”、专项检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常态化监察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监察责任。
3.2.4 奖惩并举推进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落地
结合企业星级班组建设,开展“本安班组”创建活动,按季度进行“本安班组”评选。严格违章考核机制,在一个季度安全工作中受到违章连责考核、违章主体责任考核的班组,不得参加“本安班组”评选。设立安全专项奖励基金,采取多种奖励方式,正向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和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按“功不抵过,过不可赦”原则,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个人,采取教育、警示约谈、考核、连责等强化措施。对“高风险人员”及恶性违章现象做到“零容忍”,采取取消作业资格、离岗培训等措施强化管控。对新产生的事故隐患和检修、技改安全质量问题实施责任追溯,及时报告各类事故、事件,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3.3.1 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编制年度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策划书,将风险预控体系各项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根据上级集团安全生产环保体系框架和体系标准,修订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发布体系文件和记录清单,规范安全生产记录,监督体系运行情况。
3.3.2 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
开展区域风险和工作任务风险再评估工作,深化区域风险、工作任务风险和设备故障模式风险评估方法在现场的应用。
3.3.3 用管理审核审计的方法,开展体系动态评价
引入审核审计方法检验体系运行效果,体系审核采取“分级管控、分线负责”,每半年进行一次全要素审核评价。改进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闭环管控方式,各项管理工作实现有效闭环,连续多年问题整改率实现100%。
3.4.1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内部责任机制和分级管控标准。完善隐患排查信息系统,落实提报审核、专业评估、治理验收、分析问责和考核奖惩全流程闭环管理。
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每周通报隐患排查情况,每月召开隐患排查治理会议,定期评估隐患等级,制订有效措施,确保隐患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常态化。激励设备专责人主动查治重大隐患并及时上报,杜绝隐患转化为事故。
3.4.2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专题月活动,对查出的隐患分级管控,制定整改计划,落实“五定”要求。优化隐患管理信息系统,隐患从排查治理到完成销号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企业多年隐患治理率达100%。
3.4.3 强化重大危险源管控
对重大危险源开展定期评估、备案和危险因素告知,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控。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每年多次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大危险源管控和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检查指导,促进了企业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5.1 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主体责任
开展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宣贯培训,修编应急预案,完成应急预案专家评审及再备案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和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完成应急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机构合作,外部救援力量得到保障。
3.5.2 规范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按照《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等法规要求,补充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器材,抢险物资专门存放、专人负责;基层车间、班组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救灾物资,对应急物资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使企业在防洪抢险、防火、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3.5.3 开展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
结合全厂应急预案体系,下发年度应急培训演练计划,在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 3个层面开展应急演练,持续开展厂级“双盲”演练。全体员工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预案掌握程度得到提高,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3.6.1 加强班组基础安全管理
开展生产“星级班组”建设评价工作,以对标为基础,落实班组建设的检查、考核与奖惩,严格班组长的培训、选拔、任用与考核,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结合星级班组建设,逐步推进本班组加强安全管理。
3.6.2 强化基层安全教育培训(含外委队伍)
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员工安全技能考评机制,利用全员竞赛的方式开展“四点八步”作业全过程管控专题培训,作业流程得到规范。推行内部安全监理制度,外委监理人员须经过管理流程、特种作业安全监护等方面培训。研究制作反违章案例警示教育动漫,利用影像教育、事故案例分析和安全体验教育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员工(含外委承包商人员)安全意识,规范了作业行为。
3.6.3 持续强化反违章和差错管理
细化行为管理,制定《差错管理规定》,各单位开展管理,做到周通报、月总结。开展月度例查,促进了各单位自查违章强度分析及闭环管控。完善“全员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全员违章记分、违章档案和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的实时更新,为准确评估人员风险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3.7.1 加强消防专业化管理
提升消防“四个能力”,按标准开展消防站建设。将消防设备纳入主要辅助设备管理,严格消防系统停运审批管理,将缺陷录入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确保消缺率100%,特殊消防系统自动投入率100%,消防维保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利用“消防三维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生产现场消防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日常消防培训工作。
3.7.2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依据《特种设备法》《特种设备监察条例》以及公司相关制度要求,着重做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及厂内专用车辆的安全管理。操作人员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持证上岗,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做好特种设备日常维护、定期检验及取证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3.7.3 强化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加强公务用车审核、调派管理,限制极端天气公务用车审批,严肃交通违章考核,杜绝安全性能不可靠和带病车辆上路行驶。每月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抵制交通“七类违法”,做到安全文明出行。修订完善交通应急预案,确保措施运行有效。
3.7.4 持续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加强包括外委队伍在内的全员职业健康管理,做到岗前培训和职业危害告知全覆盖。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完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开展职业健康专题培训,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劳动防护水平。加强产生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各类设备设施的维护治理,改善作业环境,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3.8.1 创新到岗到位信息管理系统
在各级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外委队伍负责人和监护人手机终端部署“到岗到位管理 APP”,利用扫描区域二维码和工作票、操作票二维码,实时提报发现的问题,实现到岗到位管理信息化。
完善厂区门禁系统设施,自主开发移动办公平台,在手机终端上实现对外委队伍入厂情况的实时监督。
3.8.2 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支撑作用
生产现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4G无线高清摄像头、4G无线摄像机和无线单兵+对讲机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重要区域和高风险作业实时可视化监控。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规范到岗到位管理、外委队伍信息化管理。部署安全管理及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监督管控能力。
3.8.3 开展基于风险管控的影像识别和定位研究
开展人员实时定位、行为违章自动识别研究工作,使生产设备信息、人员基本信息、人员位置信息、生产作业信息实时处于受控状态全面监控。实现人员资质动态审核、区域管控、安全报警等功能,为风险管控和事故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工作中严格遵守高风险作业“六不开工”的原则,不断完善高风险作业“三措一案”,严格履行作业许可手续,牢牢把好高风险作业开工关。高风险作业过程中专人负责现场监护,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监察人员全程旁站监督,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按照到岗到位要求对现场安全措施及人员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利用现场工业电视和无线视频监视系统,实现对高风险作业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控。近两年公司安全开展了供热首站建设、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后屏过热器改造、脱硫塔检修、煤场封闭和脱硫烟道防腐多项复杂的高风险作业项目。
在作业现场持续推行“作业前确认—安全交底—工器具及预控措施确认—过程管控—工作终结前确认”全过程管控,确保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开展现场作业风险预控竞赛,利用现场作业视频短片,模拟现场受限空间作业和高处作业等场景,让全体生产系统职工真实体验工作执行的全过程,引导职工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的程序开展工作,切实将作业现场风险过程管控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效果。
管好外委队伍及人员的资质审核、安全协议的签订、入厂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作业过程管控关键环节,明确外委队伍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作业安全。利用生物识别监督和实时掌握外委人员出入厂情况。建立外委队伍诚信评价体系和“黑名单”预警机制,对外委队伍开展综合评价。近年来形成了定期通报违章、差错,约谈外委单位负责人,即时下发安全生产监督整改通知书和勒令现场停工整顿的管理机制,对触犯公司反违章“十条禁令”的外委人员予以清退出厂。
安全事关每个家庭幸福、事关全体干部员工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发展稳定大局。必须树立“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和“安全绝对第一”的红线意识,按规律生产,按规则办事,用制度和规程规范行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牢固地树立“预控治本为先、安全一票否决”安全理念,注重文化引领,落实全员、全方位、全时段和全业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强化安全体管理系建设和重点环节管控,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清晰、权责一致、有效自运转”。
始终做到抓安全力度不减、控非停力度不降。抓住“人”这一最不稳定因素不放松,切实把人身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使全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升。履行各级安全承诺,做到安全投入充足保障、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现场管理持续改进、总体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努力实现人员“零伤害”,用实际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风险预控、守土有责、文化引领、主动安全”的安全理念,为国家能源集团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