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题辽瓷为主。就这一主题而言,有历史研究的论文如“器物与文化——辽代陶瓷造型演变与游牧文化变迁”、“辽三彩与契丹文化”、“辽代社会变迁对辽瓷造型的影响”等,这三位作者都是博士或博士研究生,这三篇论文可以看做是辽瓷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在《大家与世家》栏目中,本期介绍的是林声先生,一位辽瓷艺术的传承创新者,也曾是这方面的领导者和学者,他80 岁开始与辽瓷结缘,一刀代笔,刻画辽瓷新篇章,通过林声先生对陶瓷艺术的介入,我们看到的是在陶瓷艺术领域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性。林声先生自己的叙述也值得我们倾听和思考。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对其千年历史和陶瓷文化、艺术的研究是一个永续的主题,本期刊发的“景德镇‘渣胎碗’源流考”和“明清青花灵芝纹与景德镇渣胎碗装饰艺术的比较研究”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渣胎碗”进行研究,有一定深度;还有“元明清景德镇陶瓷影响藏民饮食文化”、“古彩装饰的民俗性研究”、“美学视角下‘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评析”等文章,我们希望这类研究的持续开展,并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我一直认为,对景德镇的陶瓷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即是对中国陶瓷的研究,其研究水平和成果应代表和反映中国陶瓷学界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陶瓷学界的杰出成果,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认真努力。本期还刊发了研究当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和教育的几篇文章,如“景德镇现代陶艺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与“探析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模式”,对景德镇的当代发展给予了关注。我们既关注历史,又关注当下,实际上,研究历史是为了参照,为了今天的发展。
本刊作为国内外极少的专业研究型刊物,不仅关注国内,同样关注世界其他地方陶瓷的发展和研究,本期刊发介绍西方陶艺家露西·李的文章“重构与再造”、“伊万里,伊万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吸收有益的东西,是人们不断进步的阶梯,本刊希望有更多的类似文章和更好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陶瓷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是一个陶瓷大国,除现代化的陶瓷生产以外,在不少地方还保留着民间制瓷传统和生产,这些民间窑场和作坊可以说是传统陶瓷生产的活化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一是抱着保护珍惜的态度去支持帮助,一是抓紧时间去了解、记录,因为这些活化石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白雅力克在读期间一直从事广西民间陶瓷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心得,本期刊发“原始堆烧:广西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民窑调查”一文,即是其系列调查研究成果之一,长期以往,这方面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这对陶瓷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将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