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磊 李乃回 祁国军 陈思光
徐州市洪泽湖周边及以上地区位于徐州市南部,奎濉河流域上游,经过多年治理,该区域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和水资源保护体系,防洪排涝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资源保护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再加上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该区域水利综合保障能力仍然较低,这与建设水利现代化不相适应,与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相协调,迫切需要从区域角度统筹研究防洪、治涝、输配水总体格局、生态整治,完善优化调度运行方案,明确骨干河道管理范围与要求,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徐州市洪泽湖周边及以上地区行政区划涉及徐州市主城区、铜山区和睢宁县,总面积2228km2,人口184.72万,耕地面积179.8万亩,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和果蔬产业化基地。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少量山丘外,其余为黄河冲积平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匀,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旱涝急转、因洪致涝时常出现;承泄区为徐洪河和奎河,区域内共有骨干河道17条,重要省级边界大中沟7条;一、二级水功能区7个。
(1)内部骨干河道防洪除涝能力较低
奎河、睢北河等17条河道多年未曾治理,现状排涝标准大多不足5年一遇,现已成为区域防洪排涝体系的最大短板;受工程投资限制等因素制约,仅对部分河道部分河段进行了治理,河道整体防洪除涝能力达不到规划要求。
(2)省际边界河流现状标准低,治理难度大
该地区位于苏皖边界地区,奎河、灌沟河等5条骨干河道和清溪河、看溪河等7条大中沟涉及到省际边界,西沙河涉及到市际边界,边界矛盾突出,治理难度大。
(3)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下垫面发生了改变,产汇流速度加快,因洪致涝面积有所增加,排涝能力急需加大;城市防洪规划内部河道整治未完全到位,削弱了防洪排涝能力;城市建设中造成河道排水不畅、堤防防洪能力不足、泵站抽排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内部工程调蓄能力不足
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全年径流60%以上集中在6~9月,区域内河道狭窄,部分河段不连通,水库淤积,不能充分发挥蓄水功能,汛期水多为患,非汛期干旱成灾。
(2)现有工程调水能力不足
经过多年治理,睢宁地区农业灌溉形成4大供水区(睢北河供水区、徐沙河供水区、新龙河供水区、徐洪河直接供水区),因凌城站、沙集站泵站规模偏小及供水区内配水工程不完善,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
(3)高亢地区缺水严重
高亢地区位于灌溉末梢,尤其双沟镇用水高峰期内需要通过沙集站、高集站、汪庄站三次提水才能到达其境内、调水线路过远,用水成本较高,配水工程不完善,灌溉无法保障。
(1)河道水系局部沟通不畅
部分纵横河道缺乏有效沟通,使得水体自净能力较低,河湖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不强,水生态系统脆弱。
(2)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城区河道污染依然存在,边界河道流域性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仍然严重;除了徐洪河睢宁调水保护区水质达标外,3个水功能区全年达标率为0,3个水功能区的全年达标率不足50%,水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
(3)河道生态功能不完善
天然护坡河道护植被品种单一,河岸植物群落生态稳定性较差。衬砌护岸多为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抹面垂直挡墙,缺乏生态景观功能,造成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丧失,不利于水岸物质交换和动物迁移,导致生物种群资源衰退,区域水生态系统的环境缓冲能力下降。
目前该地区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已经完成,但还未组织实施,河道事权不明晰,责任不清,管理权限不闭合。河道的主、次功能没有明确,特别是在河道功能的协调和统筹上,出现顾此失彼或矛盾激化的现象,对依法管理水利工程带来极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在防洪除涝方面,分别从流域、区域、城镇三个不同层次巩固防洪除涝能力;在水资源供给方面,提高生活、重点工业、农业供水保证率;在水生态保护方面,完善河湖保护体系,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在河道管理方面,明确河道规划保留区,加强河道空间管理,最终完成“四大任务”,即建设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除涝工程,供给有力、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人水和谐、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工程,提升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工程管理能力。
加快奎河、徐沙河等17条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配套防洪排涝建筑物,完善提高区域排水系统和城镇外排系统的能力,推进清溪河、看溪河等7条省际边界河道治理,实施徐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和睢宁县城市防洪工程。
重点实施调配水水源工程,确保区域的供水保证率达到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徐洪河、中运河水资源,发挥境内河网纵横、水库调蓄的调配作用,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维持区域内现有调配水工程体系,利用河道、节制闸、水库、泵站等蓄、引、提工程,建成“城乡一体、互备互用”的水资源配置网络。提高该地区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水平,做到 “引的着、蓄的住、供的上”,做到一般干旱年份生活、生产用水不受影响,特殊干旱年份城乡居民饮用水和重点行业用水有保障。
在河道清淤的基础上,对奎河、徐沙河等9条河道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营造各种水生生物群落,维护河道健康;对堤岸生态改造、水质保护、水土保持进行统筹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实现水系畅通、良性循环、人水和谐、河湖健康。
完善水系管理,落实确权划界工作,明确规划保留区,建设管理房屋、执法基地、信息化系统、防护围栏围网等管理设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区域水利治理具有防洪、除涝、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效益,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避免了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社会稳定问题,改善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改善了人与水的关系,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