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中型灌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2019-01-17 05:35:59杨朝瀚解文静徐向广
中国水利 2019年9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海河节水

杨朝瀚,解文静,徐向广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300170,天津)

一、海河流域中型灌区概况

1.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海河流域有中型灌区449处,设计灌溉面积2 867.74万亩(1 亩=1/15 hm2,下同),有效灌溉面积2 145.97万亩,占海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13亿亩的19%。近3年平均实灌面积1 563.1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3%。

海河流域共有重点中型灌区195处,设计灌溉面积2 29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 696.62万亩,近3年平均实灌面积1 276.0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一般中型灌区254处,设计灌溉面积574.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49.35万亩,近3年平均实灌面积287.08万亩,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4%。

2.工程情况

海河流域中型灌区设计干渠总长12 480 km、支渠20 580 km,现有干渠总长11 852 km、支渠18 315 km,分别占设计的95%、89%。其中需进行维修、改造的干渠长度6 107 km,占总长度的52%;需进行维修、改造的支渠长度9 850 km,占总长度的54%。

流域中型灌区现有节水灌溉面积820.23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288.87万亩,管道输水面积509.17万亩 (大部分位于井灌区),喷灌面积11.26万亩,微灌面积10.9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8%。

3.灌溉用水量

海河流域中型灌区现状灌溉用水总量为66.95亿m3,其中取用地下水水量为13.61亿m3,占灌溉用水总量的20%;河北省中型灌区灌溉取用地下水水量为7.11亿m3,山东省为4.88亿m3。流域中型灌区亩均年实际灌溉用水量为428.28 m3,远高于流域亩均年实际灌溉用水量204.02 m3。

4.运行情况

海河流域中型灌区的管理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单独设立灌区管理单位或由水源管理单位管理;二是未设置单独的灌区管理单位,由县(或市级)水务局农田水利部门代为管理;三是由灌区所在乡镇政府管理,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工程建设,天津市中型灌区为此管理模式。

部分灌区实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区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海河流域各中型灌区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 450个,管理灌溉面积79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其中重点中型灌区有农民用水户协会1 098个,管理灌溉面积635万亩;一般中型灌区有农民用水户协会352个,管理灌溉面积160万亩。

根据河北省中型灌区运行情况调查,全省154处中型灌区中,基本无法运行 (或失去灌溉条件)的灌区有40处,占灌区总数的26%,其中重点中型灌区14处、一般中型灌区26处。

二、海河流域中型灌区存在的问题

海河流域中型灌区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受经济条件限制,当时灌区建设标准偏低。多年来,国家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的投入力度则相对较弱,各地中型灌区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骨干工程老化失修、设施设备亟须更换、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型灌区已成为各地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1.部分灌区灌溉水源萎缩,地下水依赖度高

受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起,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从1956—1979年的平均421亿m3,下降到2001—2007年的平均245亿m3。流域24条主要河流平原段干涸长度占47%,永定河系、大清河系有8条河流基本全年干涸。流域部分灌区灌溉面积萎缩,除工程原因外,水源萎缩是重要因素。以河北省为例,全省154处中型灌区中有34处存在水源困难,其中大部分水源为平原区河道。受此影响,河北省中型灌区有机电井7万余眼,且大部分位于平原地下水超采地区,年取用地下水7.11亿m3,占全省中型灌区总用水量的30%,进一步增大了生态环境压力。

2.信息化建设滞后,用水管理粗放

海河流域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灌区未建设信息化运行与管理平台,用水计量设施不完善且相对简单,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灌区仅计量到斗口,斗口以下按亩平摊计量。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全市14处中型灌区共有量水设施1 096处,其中实现自动观测的仅有41处,其余大都采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水尺量水等传统方法。

海河流域中型灌区灌溉总用水量66.95亿m3,约占流域农田灌溉总用水量的30%,而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流域有效灌溉面积的16%;流域中型灌区节水灌溉面积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38%,远低于流域58%的平均水平;2017年流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6 6,远低于0.651 0的流域平均水平,灌溉用水效率相对较低。

3.部分灌区管理力量薄弱,运维经费紧张

海河流域大部分中型灌区设有专管机构,并开展了水管体制改革,但由于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工作性质等原因,部分灌区落实编制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少。流域中型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不均衡,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与维护。

部分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际核定数目与测算数相差较大,且部分灌区落实不到位,无法满足灌区清淤、设施维护等需求。流域大部分中型灌区未进行水价综合改革,科学的水价形成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现状执行的农业水价在 0.005~0.2元之间,低于0.15~0.5元的运行成本水价,加之水费收缴率低,导致灌区入不敷出,甚至亏本运行,直接影响工程的日常管护和效益发挥。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全面落实,结合流域水土资源、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启动一般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补齐发展短板,提升灌区效益。

1.规划先行,综合统筹现代化灌区建设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坚持以水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关于“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要求,探索建立现代化中型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灌区配套改造中单位面积的投资控制,根据各地实际,合理规划灌区水源、灌溉渠系及建筑物、管理设施、监测设施的配套建设,并充分利用通信、网络、遥感等手段,对灌区水资源需求、水土环境变化、水肥管理等实现动态、实时监测管理,实现灌区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精准化。结合机构改革部门任务分工,加强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等统一规划,统筹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布局,确保工程建成后“灌区水送得出、田间灌溉水送得来”。规划编制要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生态规划等进行衔接,将灌区为当地村镇和园区供水、渠道接入当地河系水网等列入灌区规划。

2.开源节流,大力推进灌区生态建设

海河流域属于农业补充灌溉区,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灌区地表水逐年萎缩、地下水超采严重的情况下,水源是灌区生存发展的“命根子”。要坚持节水优先,科学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等各类水资源,通过对灌区水库除险加固和排沙增容、引调水工程建设等,扩充灌区地表水水源,全面实施华北地区节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逐步压缩流域、特别是超采区地下水用于灌溉的比例;积极研究推广雨洪资源利用、咸淡混浇等灌溉技术。通过布设节水灌溉工程、完善管理制度等综合措施,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灌区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落到实处。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农村观光旅游搭建水景观、水文化平台,以灌区建设带动区域景观、文化建设。

3.强化管理,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推行适合当地实际的灌区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灌区管理人员结构,提升工作人员待遇,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两费”测算与核定方法,在全面落实“两费”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区建设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探索实行“管家式”“物业化”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模式。借鉴、推广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经验,为灌区水资源配置、供水安全、用水与节水、水费计收等提供保障。不断引入新的运行管理模式,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的新形势,扩大灌区供水服务范围,满足高质量多样化用水需求,增强灌区自我发展能力。

4.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要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灌区续建配套同步推进。根据经济、合理、实用的原则,在满足水量调配、用水和节水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统一布设完善计量设施。按照政府承担公益性支出、补偿基本支出的原则,合理确定对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补贴标准。在明晰水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源、工程、种植结构、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达到运行成本水价;推广农业水权水票流转、回购等经验做法,鼓励跨区域、跨行业的水权交易。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海河节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海河水利(2021年6期)2021-12-28 11:10:18
节水公益广告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破冰开河
支点(2016年3期)2016-03-21 13:01:12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