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延
作者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节目主持人
电视,从它与观众认识的第一天起,就把孩子作为其特殊的朋友。上海电视也不例外,从1958 年10 月1 日播出的第一天起,就有专门为儿童开设的节目。所有少儿节目的制作是由各电视台所属的青少部来制作完成,并在成人频道全天的某一特定时段进行播出。
2004 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纲》。2004 年3 月,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发出《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为给孩子创造一个绿色荧屏,一时间,少儿频道在祖国大江南北可谓是遍地开花,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的少儿频道相继开播,上海自然也不例外。2004 年7 月中下旬,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第十二个专业频道——哈哈少儿频道将横空出世,使荧屏实现“给孩子一片纯净蓝天”的愿望。但是,随着一个专业儿童频道的诞生,同时新的问题也伴随出现:仅仅依靠情景剧和一些综艺节目,应付全天播出的节目量,而纯粹依靠传统的录制的电视节目,是无法真正走进孩子世界的。在动画频道冲击下,少儿频道的生存压力和成长瓶颈依然存在。虽然它拥有少年儿童的忠实支持,但大部分广告商仍然选择受众面更宽的动画频道和其他成人频道。而一旦经济来源出现危机,很多自办节目和活动也将因经费紧缺而无法维持。
目前,我国省级电视台少儿频道共26 家,几乎都以卡通片为主,而且在这些卡通片中,国外动画片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8∶30 ~10∶30、
12∶00 ~13∶30、17∶30 ~19∶30 是少儿收视的三个黄金时段,一般会形成三个收视平台。而在这三个黄金收视时段内,各省级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几乎都是卡通片。下表是非节假日中央台和省级电视台在三大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内容:
2018年6月29日 周五
不难发现,卡通片的播放几乎都被安排在少儿收视的三大黄金时段,卡通片是各省级少儿频道培养收视群的“法宝”。
2006 年国家广电总局曾颁布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所有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在每天17∶00 到20∶00 的黄金时间将禁播境外动画片。通知中还指出,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而动画频道早已纷纷在各省级电视台安家落户了,上海有炫动卡通频道,湖南也有金鹰卡通频道……
这样的规定在上述背景下,可以说是给全国少儿频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各地方少儿频道本身的自办栏目制作力相对于其他专业频道的制作力而言,肯定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只有把我们自己的少儿电视节目进行再创造再升级,先让孩子喜欢,再让孩子受益,才能称之为“孩子的电视乐园”。
少儿电视工作者作为成人,与孩子的距离是永远存在,并无法改变的。改变自己的态度,换种眼光看孩子,也许会令我们自己眼前一亮! 我们要走近孩子经常用心去观察他们,友好平等地把。少儿电视节目的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儿童心理学家。什么是令他们愉快的?什么是令他们不愉快的?我们求的不是表面的几个词而已,而是要去洞察表面背后隐藏的心理,分析研究其深层的原因。
经典少儿栏目《欢乐蹦蹦跳》受到孩子青睐的原因,其实是方也哥哥的健身操和游戏互动环节,这些在成人看来“人来疯”似的环节,孩子却乐在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时候成人嘴里的“疯疯癫癫”,其实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笑。相对而言,其中的“童言无忌”环节更多的是抓住了家长的眼球,引起的是家长的共鸣。
如果不去深究孩子的心理,我们只会错误地将偶尔的成功操作当作节目策划的规律。制作出的节目也就并不可能是孩子想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孩子想要看的呢?如何创、制作真正属于儿童的长寿命的儿童电视节目呢?1998 年我曾经参与美国《芝麻街》节目中国版的制作,很多制作经验可以分享。
《芝麻街》是美国儿童电视制作所于1968 年创建的,它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全面的教育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在电视教育和电视制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公认的学前教育优秀节目,并连续57 次获得美国电视节目的最高奖项“艾美奖”。
中国版《芝麻街》是为中国学龄前儿童进入正规学校学习做准备的教育节目;中国版《芝麻街》的教育内容将完全由国内的儿童事业工作者根据中国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制定,即使是使用国际素材,也必须按照中国教育大纲的需求。中国版《芝麻街》将全部由国内电视工作者进行创作和制作;同时,中国版《芝麻街》将严格按照《芝麻街》的模式进行:研究——创作——制作。并严格执行其生产流程,按其制作标准进行审核。其实这很像大众汽车的引进:采用德国技术、德国工艺、德国的质量标准,使用国产的原料、国内的资源,生产出具有当今世界水平的国产汽车。
借鉴《芝麻街》的制作,首先体现在教育大纲的制定上:长期以来,我们的儿童电视节目也强调教育功能,却很少系统研究进行什么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少儿频道的节目在教育大纲指定的过程中,组织了来自上海的儿童事业专家,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出发,沿着一条完全从教育出发而不是从电视出发的轨迹来制定教育大纲:1.首先测定该节目收视对象(比如:3-6 岁儿童)的能力基准线;2.从基准线出发设置认知和行为的范围;3.从把基准线评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角度来决定教育内容。
经过这样科学性的、发散性的思考和归纳,最后,教育专家们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该节目的教育大纲,分为五个大类:符号表征、认知组织、儿童与他们的世界、家庭与社会、审美与艺术。
这是一个既有普遍性,符合国际儿童教育潮流,又有独创性,充分反映中国儿童现状和体现国内学前教育水平的教育大纲。这是第一个专门为电视节目而做的全面、准确的教育大纲。有了这个教育大纲,再依据各个不同栏目继续制定具体拍摄的节目内容大纲,保证了每期少儿节目即使带有娱乐元素,却依然拥有扎实稳固的教育根基。
在跟随中国版《芝麻街》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严格的节目生产规律是保证节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规律归纳下来就八个字:研究——创作——制作——研究……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制作流程。《芝麻街》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取得长久的成功,与它严格的研究制约制作的独创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检测是否达到或体现教育目标的,并不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者,而是教育目标的接受者——儿童观众。研究人员将拍摄的样片在抽样的儿童人群中做科学的测试,通过确切的数据来判定该样片是否达到期望的教育目标。研究工作是贯穿整个电视节目适中的。《芝麻街》一季为130 集,并不是等到整个一季全部播出后才开始进行测验和评估,而是在播出几周或十集、二十集后便立即开始。如果短期内没有达到预计的学习指标时,节目就立刻修正。这种后期的研究仍然来得及对节目进行及时调整。研究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它将为下一轮的制作提供更重要的意见,换句话说,是新一轮电视制作前的研究的前奏。在这种多层次、多侧面,严格到几乎苛刻的标准下,保证了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与国际水准之间的进一步接近。长远的眼光是制作者把研究的一部分精力投放到电视如何影响人们生活这一重大的问题中来,也是优质少儿节目历时数十载、经演不衰的成功经验。
美国福克斯家庭(FOX FAMILA)分别为男孩子和女孩子设置了男孩频道(BOYZCHANNEL)和女孩频道(GIRLZCHANNEL),每周对男孩、女孩分别播出105 小时的节目;日本的儿童电视更是细分到设有10 岁女孩频道和10 岁男孩频道。
以BBC 为例,该台办有三套青少年儿童节目,即针对婴幼儿观众(0 ~6 岁)的CBeebies 频道、针对少年观众(6 ~12 岁)的CBBC 频道和为16 岁以上的青年观众开设的专门频道。
哈哈少儿频道的收视调查显示,8∶30 ~10∶30、12∶00 ~13∶30、17∶30 ~19∶30 是少儿收视的三个黄金时段,一般会形成三个收视平台,假期版白天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要高于日常版,晚间则反之。日常版晚间黄金时间收视高峰来得快,去得也快,几乎是直上直下。
最适合少儿的节目样式就是抽屉式设计的杂志型节目。这与儿童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相吻合,用栏目内部不同的单元可以创造明快的节目节奏,不同的单元,犹如一个个不一样的抽屉,彼此的区隔明确清楚,各有各的教育目标及观赏乐趣。这样,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和认同的单元。另一个角度来看,儿童的学习是非逻辑的,单元式的学习方式,更能符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
儿童节目的首播与重播中也很能体现科学理性的规律。依照国际惯例,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节目与重播节目的比例大致为1∶2。
《天线宝宝》节目组曾经通过科学实验,了解和把握了幼儿是需要“经常重复”的需求,以形成其感知行为,实验中工作人员发现,学龄前儿童会反反复复在录影带中寻找他们最喜欢的部分重复观看。
在美国,《芝麻街》在一周不同的时间里有多次播出,这样,孩子们便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定时收看。
在英国,BBC 要求每一集的《天线宝宝》都要重播六次,三年中共将播出1560 次。
优秀节目重播或用其他方式将素材重复使用,不仅可以在不同的时段服务更多的电视观众,更可以满足儿童需要学习不断重复的需求,强化他们的认同感。
从2004 年7 月少儿频道开播至今,完成一个针对14 岁以下目标观众的媒体品牌的建设。产业链中,电视节目依旧是第一要素。通过一年半的努力,调查数据显示,哈哈电视在上海地区目标人群的占有率从最初的17%,到2017 年底快速跃升至43%。
2017 年频道版面设计基于适合目标观众的收视特征;基于适合针对目标观众的有效广告投放。我们将目标观众锁定在14 岁以下,并创新性地引入“播出段、播出季”的理念。所谓“播出段”,即精细划分全天收视时间,培育各个年龄黄金收视点,独创少儿频道特有的收视高峰。如早间的《宝贝学院》《小鬼当家》开辟学龄前儿童收视高峰,晚间的《欢乐蹦蹦跳》,最后的《哈哈小店》陪伴小朋友们入梦乡,而之前的《为何逗》等节目则是专为14 岁以下观众的家长收看时段。《为何逗》节目时长30 分钟,其中谈话23 分钟、小品7 分钟;谈话部分主持人:豆豆、小荷、金炜,三位沪上最知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发表各自积累的孩子沟通的独到见解,以两代关系中的各种家庭问题、文化教育界的新现象为主题,通过自然、风趣的谈话和幽默、搞笑的小品,将原本严肃沉闷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的探讨变得轻松化、时尚化,以赢得新25-35 岁家长的青睐。最大亮点也是该节目的“独门秘籍”,7 分钟“豆氏小品”,发挥“百变皆有看头”的优势。因为在上海地区,主持人豆豆的小品深入人心、老少皆宜,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节目内容就以观众最爱的主持人小品为题材,与谈话话题相吻合,风格延续主持人的多变搞怪、夸张搞笑,人物造型及对白都结合时下的流行元素,使之迅速贴近观众。这个栏目的生产运营的费用只有80 万一年,从前期策划到中期制作再到后期合成,平均一期节目还不到6000 元,该栏目是个名副其实低投入高产出,性价比最高的少儿类节目。这个节目形式的优点是,提高了节目与主持人的合适度,并加大了观众对节目的忠实度。用节目来推品牌主持人,用品牌主持人创造品牌节目。所谓“播出季”,即针对全年版面,结合频道主打节目、哈哈品牌活动等,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每一季度的重头戏。同时又能降低节目生产成本、延长节目使用寿命,充分利用节目资源。
在各地频道专业化步伐愈走愈快的今天,对目标受众的定位与研究也成了一个关键课题。而少儿电视节目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受众,因为孩子把电视作为观察世界的“第二双眼睛”;少儿电视节目对孩子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了。所以只有对少儿电视节目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与有效的创新,才能让少年儿童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