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子
作者 自由撰稿人
1576 年,詹姆斯·拜贝尔建造了第一个真正的英国剧院,称为“theatre”。后来,逐步形成各种式样的剧院,有专供王宫贵族看戏使用的古典式剧院,有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公共剧场,还有考究而小型的私人剧场。到19 世纪20-30 年代,伦敦又掀起一股建设新剧院的风潮,19 世纪20 年代伦敦建成了3座新剧院,到30 年代又新建了至少14 座剧院。当时大型的露天剧场往往建在市中心外围,即泰晤士河的南岸地区。今天的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并称为世界戏剧的两大中心之一。2017 年,伦敦西区的票房总收入高达7 亿英镑,观剧人数1500 多万人次,去剧场看戏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主要夜生活选项。每年,英国人均直接消费艺术约26 美元,而美国人均直接消费艺术约6 美元。伦敦有200 余家大大小小的剧场,其中49 家剧场都集中在伦敦西区沙夫茨伯里大街和黑马科特大街的繁华地段。
对戏剧界影响力最大的剧院当属英国国家剧院。1963 年,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英国国家剧院历经周折终于开建,包括三家各有特色的剧院,均由德尼斯·莱斯顿设计,剧院中间有极其宽敞的现代休息厅、餐厅、书店和酒吧相连。最大的奥利维尔剧院以艺术总监的名字命名,正面是封闭的扇形观看厅,科特尔顿剧院设计成有台口的传统舞,科特斯洛剧院的舞台则是灵活、开放的长方形“盒子”。三家剧院均有德尼斯·莱斯顿设计,在1976 年至1977 年间开业,三者的舞台设置各有特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国家剧院的首任艺术总监是英国著名戏剧演员劳伦斯·奥利弗。英国人民非常尊重奥利弗先生为戏剧做出的贡献,最重要的戏剧及音乐剧奖项劳伦斯·奥利弗奖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每年由伦敦戏剧协会颁发,相当于美国戏剧界的托尼奖。
除了国家剧院,对游客和戏剧爱好者来说,泰晤士河南岸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也是必须签到的剧场之一。据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当时大都在这座露天剧院上演,坐落于南沃克大教堂附近,外观是一座白色的圆形的巨大建筑,以希腊神话中顶天立地的巨神——背负地球的阿特拉斯作为自己的标志。“环球”剧院建于1599 年,后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现在我们在原址看到的“环球”剧院是重新复制出来的,美国电影演员萨姆·沃纳梅克于1986 年出资重建,能容纳1600 名观众。下午和晚上都有莎剧演出,票价极其亲民,任何人都可以买张5 英镑的站票,凑近舞台边上观看演员的演出。每年都在剧院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吸引了英国和世界各地的剧院来此演出。
根据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英国政府对艺术资助的比例是58%,美国的相应资助比例是41%,更多依赖来自私人的财务支持。这些款项大多是通过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支付给申请人,英国的两大党派即工党和保守党都认可“中立原则”,艺术委员会资金的分配权没有政治的附带条件,减轻了艺术机构从私人渠道筹资的持久而分散的压力。但是,大量的政府资助也造成了各个剧团和艺术家对政府资助的依赖,艺术预算在公共开支紧缩时期会大大减少,也会造成他们的财务风险。在英国,私人捐助支持能达到表演艺术公司总收入的10%到13%,为欧洲各国中的最高水平。全英国的剧场以正规建造的大剧场为主,大约四分之一的演出空间是小剧场。新戏一般都会在小剧场试演几场,如果获得观众和评论界的好口碑,就可能得到更多的投资转入商业性剧院演出。笔者曾多次亲身走访英国各地的剧场,发现这些西区核心圈外的小剧场对于推动英国戏剧的发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水磨剧场位于伦敦西部的巴克夏郡,外观古朴而精巧,是英国实力领先的戏剧制作剧院之一。其建筑历史可以追溯至1830 年的玉米磨坊,还曾被当作拍卖行和酒窖。至今为止,水磨剧场已经正式成立了50周年。2017年度,水磨剧场上演了15部作品,总计375 场演出,65200 多位观众来看戏或参加剧院活动,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2%。
去年演出的剧目包括《不为人知的故事》《海底沉舟》《为你疯狂》《弗兰肯斯坦》《睡美人》《两个人的谋杀》《浮士德X2》等。其中有三部大戏成功转移到伦敦演出,票房收入可观。每年,水磨剧场都推出很多新的戏剧作品、改编作品和首演作品。著名的莎剧专业户普拉派拉戏剧公司就是在这里起步的,全男班的演出团队极富特点,至今他们已经在英国各地和欧洲长期巡演,也到中国北京和上海巡演过,在兰心大剧院成功上演的《亨利五世》和《冬天的故事》吸引了大批上海的莎剧剧迷。
自行车棚子剧场位于德文郡中心的历史名城埃克塞特市,这座城市处于一个陡峭山岭的山脚地带。小剧场毗邻商业大街的尽头,隐匿在一幢外表平常的砖墙建筑物地下一层。沿着黑色的台阶拾阶而下,我敲开了神秘的剧场大门。烛光摇曳,杯盏交错,褐色的原木桌椅横在大堂中间。大门右手有一扇活动小窗,里面是票房中心。英式吧台位于最里面的角落,金头发的男侍者系着黑色围裙,热情地招呼顾客点单。我点了一杯啤酒和希腊沙拉,倚着木制桌子坐下。墙上挂着毛茸茸的鹿头有点瘆人,昏暗的黄色灯光透过鹿角的枝杈缝隙倾泻下来,映射在啤酒杯的液体里,男男女女慵懒地靠在深褐色的沙发上。真是一个适合聚会聊天的好去处。斑驳的白墙上吊挂着几辆款式别致的自行车,或许是为了应景剧场的名字。19 点15 分,我和观众们依次排队进场。小剧场只有60 个座位,既没有副台也没有后台,舞台全部对观众敞开,像上海的黑匣子剧场。自行车棚子剧场场租低廉,人气很旺,为埃克塞特的青年戏剧人提供了一个展现作品的舞台,甚至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剧社来演出和交流。
自行车棚子剧场
这是一种最新流行而特别设计的演出剧场,Punchdrunk戏剧公司利用老厂房或者仓库等闲置空间,为一部戏专门精心设计和打造成专用的演出场所。Punchdrunk 戏剧公司成立于2000 年,英国沉浸式戏剧的鼻祖之一,获奖作品包括《火鸟球》(2005)、《浮士德》(2006 年和国家剧院合作)、《红死病的面具》(2008)、《隧道228》(2009年和老维克剧院合作)、《邪恶的公爵夫人》(2010 年和英格兰歌剧院合作)等。其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不眠之夜》。2003年,以莎剧《麦克白》和希区柯克的电影《丽贝卡》作为故事的素材来源,Punchdrunk 戏剧公司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经费的支持下,以黑色电影的视角在伦敦制作上演了沉浸式戏剧的名作《不眠之夜》。这家戏剧公司在伦敦切尔西画廊区买下一座废弃的5 层仓库,改建成有100 多个房间的30 年代风格的汽车旅馆,200 多名志愿者参与了改建工作,花费4 个月的时间布置房间,摆放了古董、旧家具、尸体标本等各种奇怪而诡异的道具,还在里面布置了一家医院、电影院、商店和公园。观众被要求戴上相同的白色面具,不可以发出声音,可以近距离接触现场的20 多名演员。现场同时有几个场地在演出,观众自行决定跟随哪些演员,也可以随意使用现场的道具,路线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剧情。这种新型的演出方式有点像网络游戏,观众从以前的远距离观看演出进化到近距离的沉浸式观看。演员只依靠肢体动作和表情演绎剧情,没有对白。极富创意的演出场地和表演方式受到了伦敦观众的热烈追捧,大获成功之后,《不眠之夜》很快就输出到纽约和上海等地,被评论家誉为最具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戏剧作品之一。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而又有一定影响力的英国小剧场,包括橙树剧院、503 剧场、芬博罗剧院、唐马仓库、大门剧院等。这些英国小剧场依靠私人投资者的热情和资金投入,以及志愿者的工作维持日常运营,追求大胆的先锋艺术,组织新剧本征稿和免费的戏剧活动。观众们可以看到最新创作的各类戏剧作品,包括形体剧场、酷儿剧场、即兴戏剧、跨文化剧场等各种戏剧作品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