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公司2.0模式

2019-01-16 02:10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大众理财顾问 2019年1期
关键词:嘉实投研产品线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在日常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基金公司竞相追逐1.0模式,而基金研究者更是花了绝大多数精力调研、分析、论证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是否足够优秀。但作为一家足够优秀的公募基金公司,1.0模式只是开始,远不是终点。

这实际上很容易引发基金从业人员和基金研究者的分歧,毕竟,做到投研导向并且拥有一支优秀的主动管理投研团队已经非常难得了,在此基础上还有更高的索求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诚然,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以上要求自然过于苛刻,但我们现在探讨的不只是基金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而是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作为一家以资管业务为主营的公司,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在于团队的投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抗周期能力。如果站在一家优秀资管企业的角度来思考,单凭某几位核心投资经理很难稳定支撑起一家管理规模过千亿元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在国内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过千亿元的公募基金公司尚且不多,而反观美国市场,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以万亿美元计,可见我国的公募基金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从1.0向2.0进发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呢?其实也很朴素——产品线和销售能力,但前提是基金公司已经站稳1.0模式,然后再去讨论如何向2.0进发。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金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寄希望于产品线和销售能力在一些特殊的政策红利下进行弯道超车,正如在前文《公募基金业务谋求新发展》中讨论的,这些弯道超车的方法都逐渐在监管的引导下消声遗迹,用一句直白的话来形容就是:“想要油门踩到底,底盘就必须稳。”话糙理不糙,我们想要表达的很简单——1.0模式是2.0模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下页列表统计了2010—2018年公募基金非货币基金业绩前10的排名。

多元化产品线的优势在哪里?东方不亮西方亮,旗下产品业绩有差异化,并呈现出互补性,使得公募基金公司在面临股债跷跷板、市场风格切换、市场牛熊动荡的各种资本市场周期下都能有一些产品能体现具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潜在的基金持有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募基金投资选择。但多元化的产品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提出了3个客观要求:一是基金经理数量要有所保证,过度的“一拖多”现象不仅不利于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引发媒体端的负面关注;二是后台运营团队的支持,数量众多的基金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多了选择,但对于基金公司的运营部门而言确实负担不小,特别是规模不大但参数不同的系列產品;三是销售能力足够消化年内新发产品,否则有过多募集延期或获批未发产品将影响后续产品上报。

强大的销售团队无疑是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侧重也会有所不同,建立在1.0模式上的强大销售能力能在公募基金公司向2.0模式进发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是建立在1.0模式的基础上的强大销售能力,并且最好与丰富的产品线配合?一方面是因为“一元化”的产品线容易遇到阶段性的水土不服,同时再好的投资理念也会遇到规模的上限,也就是那句朴素的话:“规模是业绩的敌人”。一只拥有强大销售能力的团队在一家强调“一元化”产品线的基金公司会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味;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一只强大的销售团队所在的公募基金公司抛弃了1.0模式,而追求前文提到的弯道超车机会,阶段性能获得不错的营收和规模,也能较为快速地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品牌和标签,但随之而来的是陡增的基金数量和不断下降的单品毛利率,所拥有的营收和规模、品牌和标签都面临着政策变化、负债端迁移和不断高企的运营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公募基金公司显然不满足2.0模式的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的要求。

研究发现,站稳2.0模式的老牌基金公司较多,接下来就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以“全天候、多策略”为特色的公募基金公司——嘉实基金为案例,简要阐述其站稳2.0模式的原因和特质。

从1999年“白手起家”,至2017年年底,嘉实基金已成长为包括各类资产在内的管理规模超9500亿元的资管机构,管理规模连续10年位居行业前列,服务的个人持有人和机构投资者超过8000万。嘉实始终坚持“研究驱动投资”,在十余年间完成了“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1.0版本向3.0版本的迭代升级。

以研究支持决策,用基本面研究驱动投资决策的投资观是嘉实投研文化的内核。作为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的代表,嘉实基金的投研团队一直以来都被市场关注,甚至衍生到了私募市场中的“嘉实系”。嘉实增长成立至今的收益率超过10倍,也诞生过惊人的一日募集超过400亿元的嘉实策略增长,这实际上都是嘉实基金交出的作为老牌代表站稳1.0模式的成绩单。

为什么认为嘉实已经站稳了2.0模式?实际上,在2009年,嘉实基金也面临了较大的业绩压力,也发生过次新基金嘉实量化阿尔法开放赎回后资产份额缩水30%的尴尬。当时的嘉实基金只有16只产品、13名基金经理,但却不乏邵健、戴京焦、党开宇、刘天君、张弢等明星基金经理,可事实似乎反映出1.0模式确实缺乏抗周期能力。也正是2009年,赵学军就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思考:如何在中国基金业寻找一个全新的投资研究管理模式,既适合本土市场特点,又兼具西方企业管理效率。“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应运而生,将风格相近的基金经理组成策略小组,并匹配合适的基金产品。具体看,“全天候”要求投研人员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力争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达成既定的投资目标;“多策略”增加了投研的宽度与深度,既有传统经验主义投资,又有数量化投资;既有主动投资,又有被动指数化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嘉实已形成逾25个投研策略组,专业投研人员超过300人。目前,旗下逾140只公募产品的嘉实基金拥有全市场最多的公募基金经理——52名,近80%的基金经理由内部培养输送。无论是邵健、经雷、陈少平、邵秋涛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是张金涛、张丹华、谭丽等新锐基金经理,都是嘉实投资研究的中坚力量。

最近几年,嘉实旗下每年都有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居前,2010年的嘉实增长、2011年的嘉实成长收益、2012年的嘉实研究精选、2013年的嘉实成长收益、2014年的嘉实周期优选、2015年的嘉实优化红利、2016年的嘉实基本面50、2017年的嘉实沪港深精选。子公司嘉实财富的模式也成为未来公募基金销售的一种可能,建立在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嘉实旗下公募产品的基础上,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12年的1600亿元提升到了2018年的4000多亿元。2002年,嘉实以封闭式基金丰和率先“明确约束投资范围”,让在中国做基本面投资从理论成为现实;2006年,变革销售端,将机构和零售业务全面分离,为后来基金公司承担养老金投资管理责任奠定了基础;2009年,嘉实“全天候、多策略”1.0推出,到2017年,这一投研模式3.0升级,重塑了市场对基金投资管理方法论的认知;2014年,以公募基金参与“混改”,探索普惠金融的落地;2015年,嘉实成为在纽约建立分支机构的首家中国基金公司。嘉实基金也正是一步步从1.0模式进阶到2.0模式,成为2016年进入全球500强基金公司的中资基金公司第一名。

由此可见,一家拥有强大投研团队的公募基金如果能顺利踏准产品线多样化布局和销售制度改革两条线,这家公募基金公司大概率站稳了2.0模式。这样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由于坐拥一只坚守投资理念并在策略上有所互补的投研团队,多样化的产品线布局对于这股不可谓不强大的投研力量更是如虎添翼,对外能使得公司旗下公募产品多点开花,在业绩和规模上都呈现出比较强的抗周期性,对内有利于培养建设阶梯式的研究团队,这不仅能抵御难免的核心基金经理人员流动,更能将公司的投资理念在“横”“纵”两个方向进行传承和进化,既不妨碍内部优秀投研人员晋升,也不拒绝外部优秀人员引进。如果认为这是1.5模式的话,最后的0.5就需要公司自上而下有赏罚分明、顾及大局的销售制度和强执行力的销售团队。赏罚分明能强化销售团队的意愿,顾及大局能适当规避一些投机取巧,唯销量论的销售技巧。在强大的销售能力的助力下,绝大部分产品的存续力和市场品牌都能大概率得到保障。站稳2.0模式,意味着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大胆开拓创新和推进国际化发展,并且创新不再拘泥于产品,国际化不再拘泥于工具。

猜你喜欢
嘉实投研产品线
Reynolds确定2019年轮组产品线,覆盖主要产品类别
发展电商需要了解的那些事之产品线上营销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
嘉实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再升级
带队13年,年均管理费创收10亿 嘉实赵学军荣登基金公司长跑“创收王”
Microchip推出具备双ADC外设的全新器件,扩展其低成本8位PIC®单片机产品线
吉时利2200系列产品线新增两款GPIB可编程稳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