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诚
出版发行: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6-1·开本:32开页码:320页·定价:55元
Q:你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下这本书的?
严明:这本书的写作,距离上一本书有4年间隔。这几年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最主要的是父亲从病重到离去。在此之后,我就想着手写些东西,献给离去的他。人生处于半途,最害怕的事发生了,发生着,这肯定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刻,在这个断裂口,我需要这种回溯和一次断想。与前两本不同的是,我写了很多故事,这些成长的故事和相关思考也助我瞭望将来。
如果我所写的这三本书真如我所想地关联了,那就是一个长不大的理想主义者的“成长三部曲”。
Q:写这“三部曲”时不同的状态和心情?
严明:第一本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是呈现一个状态:有这样一种职业,以这样的形式工作,追寻着他喜欢的东西。现在回看那时候的自己,是轻松惬意的,仿佛身骑白马的浪子在壮游。反映在书里面也是轻松的,叙述经历和一些心得。
第二本书《大国志》是呈现作品,没有第一本书就没有什么机会那样发表作品。里面半本书的文字,我觉得我阐述了一个“因果”:他的来路是这样的,所以他拍了这样的照片。在摄影上,我是相信因果论的。
写这本新书时,虽然家事对自己有影响,但那只是写作的发端,不是我想告诉读者和影友的主要内容。成长过程中的思考、转换跑道的挣扎,以及行业内外种种审美乱象都一直有其现实意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索、应对的事。如果我们不去想,不去厘清,真的难敌现实的汹涌,对前行不利。但有的情况就是明显的险情,发现它不难,发现的人就应该坦率地说出来。
Q:这三本书的名字都很有意思,是谁起的?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严明:谢谢,书名都是我取的。
先说“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概是2008年,我整理了首批照片去投一个北京三影堂的摄影展,需要下载表格填写个人及作品信息等,然后跟照片一起寄去。基本信息填完后,发现还要填一个总的作品阐述。憋了好几天,截止日快到了,我急了,最后趴在桌子上朝那大方框里写了一行字: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寄走!
2015年,冬天的北京。我跟朋友一早去了十三陵,过了中午才出来。返程时,在公路边进了这家小饭馆找吃的,并拍下了这张照片。那天有炒菜、暖阳一段过去模样的时光。这张照片在近年的几个展览上用过,年轻的观众并不会留意、驻足,留驻和路过问悄然暴露了年岁。
长皱了的小孩系列作品一
长皱了的小孩系列作品二
长皱了的小孩系列作品三
長皱了的小孩系列作品四
这是一次惊险的轨道转换,因为我有过很失败的摇滚乐手经历,那时候没有高人早早告诉我重要和根本的东西。最简单的道理不知道,却在迷恋设备苦练技巧、竞逐速度、拷贝偶像,玩命跑到最后才发现,这些原来不是摇滚!
那次摄影展,我竟然投中了。不知道除了照片之外,有没有那句最短阐述的功劳。
写这本书最初我想取的名字是“一念之间”,与里面的一篇文章有关,但图书编辑觉得这名字有点弱,于是就换成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第二本书名“大国志”是我的系列作品名,它在第一本书之前就存在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是先把一定量的照片拍回来,才给这个“系列”取名字的,而不可能相反。
长皱了的小孩系列作品五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世界上其实没有大人,只有长皱了的小孩”是我在2017年10月参加一席演讲的结束语。这给自己解嘲壮胆的话,没想到也宽慰了一众大人,接受度还挺高。
新书快写完时,这个概念又浮出来了,我就在书尾加入了这句话。某一天,我忽然觉得可以把那六个字拎出来作为书名。它有一个成立的概念输出,还是妥妥的包含有情怀的,是一颗适合我、适合这本书的温柔子弹。
Q:你比较享受做一个作家还是摄影师?
严明:我深爱摄影,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作家。写作关乎思考和交流,就像我们每个人除了工作也一定会说话和思考,写作就是集中做这些。我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方式和出口,它对我有益。
Q:书中多次提到的那个“浪子”,内心会不会因为写作而变得安定下来?
严明:我通常在热闹的地方把感受点滴记下来,在安静的地方写出来。在不搞摇滚之后,我逐渐变成了一个安静的人,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安静。这要么跟职业有关,要么跟年龄有关,但我觉得这是好事。
Q:在这本书里出现了体操运动员在建筑附近摆拍的作品(见P84左上图),和书中其他照片风格不一致,为什么会选择放入这张照片。
严明:那是一张近年拍的新照片,拍了一组,觉得其中一张适宜就放在了那里。这是一本文字书,图片是作为摄影师附送给出版社的插图,它们所处的位置是阅读的延伸也相对独立。我觉得一个人的摄影风格或主题应该统一于个人,比方说之前我拍了一只鸡或一个在穿内衣的女孩,它们都归于“大国志”,并没有人提出突兀。它们分别只代表自己,不负责迎合标签或照应邻居。
Q:从初稿,到最终出版,内容上有做取舍吗?
严明:编辑过程中有删节,这些都是任何一本书正常诞生的流程吧。
Q:有没有下一本书的计划
严明:完全没有。下一本,一定是画册。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得主。70后,安徽定远人。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曾做过中学老师、摇滚乐手、杂志编辑、唱片公司企宣、报社记者,现为自由摄影师,生活在广州。出版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国志》及同名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