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西澳南部小镇Albany,接待我们的沙发主人Alan是典型的澳洲中产。这从他家优雅的家具、大气的装修和250平米房子外加超大后院就能看出来。他也像所有典型澳洲男人一样,在家中自建了“Man Cave”。
“Man Cave”直译过来就是“男人的洞穴”,结合历史背景,才会发现它代表着独有的澳洲文化。
众所周知,酒精在西方社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澳洲也不例外,早在1788年英国殖民者来到澳洲时,就已经把本国啤酒文化带到了这里。澳洲大陆气候干燥、炎热,拓荒的辛苦,也使得人们无力抵抗这款清新畅爽、沁人心脾的饮料,有了冰箱后,澳洲人民更是喜获“全世界人均消费酒精最多国家”的称号。随着时代变迁,喜爱饮酒的文化不仅一代代传了下来,还被澳洲人发扬光大。
“Man Cave”就是最生动的例子。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东海岸悉尼附近的小镇Bathurst,沙发主人John是一名因后背受伤退役的警察。他仍对生活充满热情, 刚进门,我就感受到了John的热情好客,他像所有典型澳洲男人一样,喜欢“喝两口”。没等我们放下背包,他就已经张罗着去后院的房内闲聊。我刚一进去,就被John自己设计的室内酒吧吸引了注意力:吧台虽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充满了个人特色。
我们先是在墙上发现了他在加拿大打猎时捕捉的“猎物”,又发现了他开车穿越美国时收集的各类复古车牌,最后还在墙上发现了表明他态度的“宣言”:啤酒就是上帝用来证明爱我们和让我们快乐的最好证据。
同时,John也充分利用吧台内部空间,安置了一个小冰箱,冰箱里堆满各类调配鸡尾酒的果汁和饮料;顺着他的指引,我又在墙角发现一个双开门超大冰箱,只见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白葡萄酒;冰箱一侧,还放着一个非常专业的酒柜,里面层层铺满不同类型的红酒。
正当我啧啧赞叹时,John又指着吧台上面吊着的四个很特别的吊灯,原来他在装饰自己的“洞穴”时,花了很多心思,在网上浏览各类视频寻找灵感,偶然发现一个网友用酒瓶制作的吊灯很特别,他也动起DIY念头。“看视频,感觉做起来挺简单,只需要用专门的机器切掉瓶底即可。 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稍不小心,就会把瓶身割裂。”John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继续说:“就为这四盏吊灯,我喝掉了12瓶杰克丹尼!”虽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但言语间仍然难掩那股成就和自豪感。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John口中的“男人的洞穴”就是一个绝对由男人说了算,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休闲空间。
这个词是1992年3月1日第一次被“发明”出来的。一位名叫Johnny的男人公开放出话来:在绝对“安全”的空间中,没有妻子的“入侵”,只有蜘蛛网和散发着霉味的空气,我在那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读一些充满男人味儿的杂志,和打开的工具箱为伴,让我们就称呼这里为“Man Cave”吧。
这段话一出,就被另一名大学老师添油加醋地形容为“男子气概最后的堡垒”。 随后,很多报纸、杂志纷纷鼓励男士们利用自己家闲置的空间打造这种“男人的洞穴”:可以把家中闲置的车库、地下室、后院的棚子、空余的卧室利用起来,在那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装饰只属于你自己的空间——它不仅能反映出你是谁、你的性格,甚至还能从装饰装修中,表现出你作为男人过往的经历、现在的爱好,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随着打造“洞穴”的人越来越多,男人们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自发成立了关于如何打造、布置“洞穴”的交流小组——在线上,他们交流装饰装修心得;在线下,他们不定期轮流前往不同的“洞穴”,见面、喝酒、聊天、打游戏……
甚至还有许多心理学家也公开支持男人打造这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洞穴”:建造它的目的绝不是让你有个胡吃海塞的地方这么简单,它主要是让你享受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在那个你一手打造出来的地方,你可以彻底地放松、卸下防御,恢复精力,甚至还可以得到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 相关研究数据也表明,男人每天在他们的“洞穴”里呆上一小时,可以释放压力,显著改善婚姻质量。
不幸的是,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John,虽然他精心打造了自己的洞穴,仍旧没有逃脱婚姻破裂的命运。相比John,这次我们在西澳南部小镇Albany遇到的沙发主人Alan则要幸运很多,他的“洞穴”就在家中客厅一角,雖然规模不大,装饰布置也非常简单,但酒的种类却非常丰富,三个儿女都已经事业有成,夫妻生活更是美满和睦。
这时,Alan从他的酒柜中拿出了一瓶上好的红酒,示意我们坐在院子里边聊边喝,他的妻子又主动给我们斟满,大家一起举杯,大声说一句:“敬Man Cave”,就此拉开了午后美好时光的序幕。
● 摘自公众号“喜喜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