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合力思维都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部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西藏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为精准考证并助力提升我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水平,进一步做好我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稳定工作,课题组开展了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主的调研,调查问卷对象是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为主的全部修过《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本科生,问卷共设计37道题目,多为单项选择,个别题为多项选择,对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每个学校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学生,家庭成员民族构成有三个民族以上的只有三位学生,其他均为藏族。调查对象针对性较强,能真实反映出在自治区内藏族家庭成长氛围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为更准确地了解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进展,笔者设计了“西藏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调查问卷”,并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
问卷设计了15道题目,分别以“对本民族的认识了解”“对其他民族的认识”“民族优惠政策的了解”“思政课程的开设”为主要内容,分析情况见表1。①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在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及分析;西藏民族大学的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西藏大学生能正确认识本民族发展问题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但是仍然着一小部分学生对民族问题尚未准确把握,不懂中央对西藏的帮扶与优惠政策,缺乏正确认识。
设置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学生对民族他者的认识,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为加强学生间的意识形态工作准备可靠资料,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多民族融合与团结。
如表2所示,民族问题依旧是影响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目前西藏民族团结,政局稳定,大势良好。但是不排除存在一些可变因素的干扰,需要意识形态工作继续深入调查,制定可行性措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问卷设计了10个相关问题,主要围绕民族问题与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展开,问题及分析情况见表3。
表1对本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分析
表2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及分析
从表3可分析,西藏自治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实效,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但是有一些学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分析,对民族问题不能全面正确认识,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进一步加强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显得重要且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和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在大学生树立成才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学习积极性不高,论文抄袭、剽窃已不是个别现象;部分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对待祖国与人民的观念淡薄;有的学生淡化政治倾向严重,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个别学生对宗教问题、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认识不足,思想模糊等,这都是值得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深思的迫切问题,探求其根源,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第一,苏东剧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低潮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尚需时日。而当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都将保持强大发展优势。
第二,当前高校“90后”大学生普遍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行为较为叛逆,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更加突出,片面地认为意识形态宣传单调枯燥,意识形态教育空泛乏味,意识形态理论虚幻莫测,遥不可及,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问题。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信息交流、电子办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开辟了新渠道。与此同时,各种腐朽没落思想以及色情、暴力、虚假、垃圾等有害信息也通过互联网传播,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权威性,消解了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表3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分析
西藏高校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多民族聚居,传统文化、宗教影响深远,多元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更为突出,加之达赖集团图谋西藏独立的阴谋活动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一直存在着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严峻形势。因此,西藏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既面临着内地高校在此方面的共性,又面临着西藏独有的特殊性问题。
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将西藏高校作为渗透和破坏的重要目标。通过寄送反动书籍、宣传品或借助国际互联网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人道”观点。另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像幽灵一样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企图在师生中扩大影响,与我们争夺知识分子,争夺下一代,以达到搞乱学校、影响社会、颠覆政权的目的。
思想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工具,由于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和固定,与急剧变化的社会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导致目前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成效较低。思政教师讲授的方式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教的过程忽视学的过程,启发性不够,课堂仍然以教师宣讲为主,对新问题、新现象关注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思想理论课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转系统,有“小社会”之称,是社会意识形态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者作为这一独立系统的负责人,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意识形态的管理经验不足,尤其是对于新进的辅导员,他们刚刚脱离学生身份就来做学生工作,难免在学生管理上方式、方法不够熟练和灵活,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和思想的关注不够全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西藏民族团结,政局稳定,大势良好。我区大学生意识形态总体呈积极健康之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区内高校大学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评价党与政府、各学校所做的工作,充分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数据显示,95.6%的大学生肯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8.1%的学生对“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清醒认识。由此可看出,西藏大学生基本政治观点呈现积极平稳之态,其政治立场鲜明,理想信念坚定,对当前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及分裂主义有一定的鉴别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想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被调查学生对中央治藏方略有正确且深刻的认识。98%的学生熟悉中央的治藏方略,普遍认为长久以来形成的治藏方略符合西藏区情。基于对政策方略的正确认识,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央的民族优惠政策的满意度为96%。对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得好学”等政策持肯定态度。部分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感恩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民族交往交融的前提是对他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西藏高校大学生对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有正确客观的认识。63.5%的学生认为,影响本民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问题,有36.5%的学生认为民族发展受到政治、宗教因素的影响。数据显示,大部分西藏大学生对本民族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能正确认识,客观公正地面对民族差异。“对其他民族的了解程度”中,仅有3%的学生选择不了解。97%的大学生表示“尊重、不触犯对方的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92%的学生愿意与其他民族相处。在影响与其他民族交往的因素分析中,语言障碍因素的比例为36%,文化风俗影响占41%,饮食等生活细节占15%,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语言与生活习惯是影响民族交流的重要因素。
对于“民族特征淡化”的看法,99%的同学能对相关问题有正确认识,展现出前期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取得了可喜的实效。由此可见,西藏高校大学生能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能从客观感性的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如数据显示,97%的同学认为现在的民族关系和谐。
调查中,处处可听到各民族团结互爱互助的动人故事,处处可看到各民族学生、师生之间充满挚爱和温情的感人场景。西藏大学财经学院的米玛老师从教25年,始终坚持“严而有度、爱生如子、真情帮扶、无私奉献”,得到学生好评。西藏大学医学院辅导员杨阳老师,七年如一日,真情实意呵护各民族学生;西藏大学政法学院学生李琴,奔赴千里献血急救藏族同学母亲的事迹曾被国内数十家媒体报道、转载,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在相关活动中,西藏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先后荣获“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西藏民族大学组建的60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牧区开展文化教育、政策宣讲、文艺汇演、社会调查等活动,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西藏农牧学院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服务“三农”,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西藏藏医学院长期开展农牧民群众“送医送药”活动,受益群众达27万人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民族团结,使各族师生和民众同受益。
2009年起,我区7名思想政治教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西藏民族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6名辅导员当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2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西藏大学辅导员旺珍作为西藏优秀青年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5年,在区教工委、教育厅的部署下,西藏自治区高校着力打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调查中,谈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收获”,认为“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9%,“学到了知识,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学生占40%,没有收获的学生仅占3%。此数据肯定了目前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反映出该工作取得了预期实效。
西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推进良性运行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教学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课题组访谈咨询了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现就进一步加强西藏自治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是组织全国优秀专家,针对西藏民族团结教育实际,开发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教材、课外读物、影像制品。
二是全面开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按照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尽快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各高校设立民族团结教育专业课。
实施西藏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专项工程,扩大师资专业招生计划,开展定向专业招生,努力选拔一批思想政治可靠、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范生,充实到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中,并建立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
一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注意研究和把握意识形态发展趋势、特征、性质和传播的特点,及时掌握西方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思想文化渗透的新动向,提高识别力和应付力,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增强阵地意识,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审查把关和严格管理,加强对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涉外学术交流、学生社团的管理,严格的审批程序,不给错误思想传播留渠道。
二是积极占领网络新阵地,建议设立专项基金,资助高校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宣传平台,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网络资源,选拔培养优秀教师、少数民族骨干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网络管理员和宣传员。
三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议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对口援藏计划,邀请专家结合西藏高校历史、学科设置、文化底蕴等打造导向性强,体现特色,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挖掘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是民族团结教育不等同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通过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全社会”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国家认同等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二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体系。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整合社区各类设施资源,发挥社区人才和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校外生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我们期望并充满信心,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一步开展区内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维护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坚定民族团结信念,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的路上还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西藏自治区高校在践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助力意识形态工作的进程中,绝不能仅仅依靠广大师生的行动自觉或国家法令的被动干预。西藏高校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总结既往经验与教训,巩固既有成效与机制的基础上,探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助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理念,确保西藏高等教育的各个维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