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培
传统的民居建筑文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各地区建筑逐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去维持地区建筑的文化特点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欲以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为主题,重点探析豫西地区建筑文化存在的特点,从绿色建筑和美丽乡村的概念着手,逐渐深入地研究豫西典型建筑窑洞的背景及环境特点,为构建“美丽豫西”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在使用年限当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条件在最大限度上对相关资源(例如:用地面积、建材、能源等)进行节约,有效地对人类生活的环境进行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良好的利用空间,从而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当中所说的“绿色”,并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屋顶护院或者是立体绿色,它所标识的是一种概念性的象征,其特点主要是对环境的无害、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等,并且能够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当中去保证生态的平衡性,从而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但是农村的环境和建筑与城市住宅以及居住环境相比,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而伴随着农业对工业化阶段的支持接近尾声,这时候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条件也日益成熟。在此时,建设美丽乡村则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最佳时期。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主要指的是对农村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进行提高,稳定地发展粮食生产,从而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与此同时,也应该对农村经济及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2)生活富裕则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目标,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农村经济的活跃度,从而减少农村的税费,完善农村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3)乡村文明则主要是提高农村文化的主要标志,其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及法制宣传等方面,最终构建一个和谐、质朴、高雅而且充满活力的风土民情。
(4)村容整洁则主要是对农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村容的规划和建设,构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室内外生存环境,使得农村建筑及形象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5)管理民主则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主要指的是对农村基层民族制度的建设,从而实现基层民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每个不同的地区民居建筑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而且各地区的乡镇民居建筑受地区因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在河南省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窑洞民居,它也是豫西地区最典型的建筑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国传统民居当中,从原始社会起就分为两种主要的建筑形式:巢居、穴居。穴居在《墨子·辞过》一书中曾经被这样记载:“古之民未知宫室进,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而最早出现的穴居形式,则主要是窑洞民居的发展而演变出来的。
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人们就已经能够独立地进行人工洞穴的挖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开凿出了洛阳龙门石窟,而且还建造了隋唐时期供官府存储粮食的大型粮窖,这也充分表明当时对窑洞开采技术的提高,而且有关窑洞在当时的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依据隋唐时期的相关记载,窑洞一直在民间被普遍使用,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窑洞民居生活模式,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就是在现今巩县的南瑶湾村出生的。
在豫西地区,自西向东的黄土面积及厚度逐渐增加,而且地形主要呈现出丘陵、塬以及阶地这三种主要的形式,这也成为了豫西地区窑洞修建提供了有利地理资源。在豫西地区,黄土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地质均匀,连续地延展在各个区域进行分布,从而使得每个区域都构成相对完整的覆盖层,且垂直结构良好。在豫西区域的黄土资源当中,主要以石英结构的粉末状为主,在这当中还有大量的石灰物质,而且地面表层的质地构造相对均匀,颗粒较小且黏度比较高。除此之外,这些资源还有很好的抗压及抗碱强度,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稳定性,据相关专家的研究,豫西地区所具有的黄土层,其土质非常适合窑洞的挖掘,从而为广泛建造窑洞提供了充分的地质条件。
通过相关资料及走访调查可以发现,当地的居民没有重视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忽视了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当地环境建设的投入非常少,尤其是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建设投入不足,使得当地窑洞居民建筑外部的环境建设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规模很小。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认识的影响,对于室内环境的塑造有一定的认识偏差,认为室外环境的建设应当由政府来进行管理,或者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模仿,从而忽视对生态、地域特点及乡土性的保护,致使建筑外部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巩义市北山口的示范村当中可以发现,许多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有的追求建筑外观的个性化设计,有的则照抄现代城市建筑的样式,从而使得新建的建筑与地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相矛盾。就像许多现代的农村建筑一样,为了体现出富裕的生活,从而产生了对高楼大厦的不断追求和向往。而在豫西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对“异国风情”的追求,比如对高档别墅建筑的追逐。因此,许多建筑外立面也会硬生生地与西方建筑元素相结合(如罗马柱石、山花图样及石膏挂件,等等),这种构建形式与豫西本地区的乡村环境产生严重脱节,从而使得当地严重地失去了本地传统住宅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气息。
在巩义市康店镇区域所存在的窑洞住宅主要是继承了传统窑洞建筑构建模式,建筑大多以小窗户及小门居多,室内缺少空调等现代环境调节设备,采光及通风性能较弱,而且室内相对潮湿,尤其是在下雨的天气,室内更是潮湿,严重的甚至会生霉。同时,由于没有现代建筑的构建技术,在空间的改造上以及建筑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缺陷导致许多居住上的问题逐渐产生,同时有很多年轻人也不再居住到那些地方,而是纷纷朝向现代建筑的模式去发展。
在豫西农村当中,居住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而且大多数的居住者都不断地反映当地环境构建缺乏安全性,连出行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当地的老人,在冬天的时候,由于路面结冰,导致出行更加困难。由于豫西的地形大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而且地形高低不平,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更应该注意环境的安全性和无障碍的设计。在这里,安全性主要包括对坡地固定性的加强、对陡崖巩固性的加强、对环境设备的安全保护以及对道路的修复等等。
在豫西地区,其地形崎岖不平,黄土覆盖,因此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常年降雨量都比较少,从而导致在当地很难种植,在坡地以及村内的空地之上都会存放很多的生活垃圾。这种气候及环境特点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整个地区失去绿色化的特点,因此要在确定当地气候及地形特点之后,加强对室外环境绿化的布置。大面积的绿色分布不仅能够净化当地的空气环境,而且能够防止风沙气候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环境。
对于当地窑洞民居建筑的院落围墙而言,要随着时代而进行相应的转变,虽然安全性在不断减弱,但是其美观性已经逐渐得到了新时代居民的重视。因此,在建筑围墙的设计上不仅要重视墙体的造型特点,而且对色彩的体现、材质的表现都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当地窑洞民居大多是在大环境当中构建出来的,依据这个特点,应当在设计上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建筑色彩上则多采用偏黄以及偏灰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构建出具有地域性的风格建筑特点。除此之外,在建筑上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构建,用当地民俗中的图案进行装饰,塑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
对于豫西地区窑洞民居建筑当中的门窗设计,需要窑洞室内外空间相互关注,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及装饰特点。因此,在进行窑洞门窗设计的时候,上部应当进行重点装饰,采用拱形门带窗户的做法,在门上设置花窗,大门的外侧则设置风门,下部以实心门肚板为主,上部嵌入精美的花纹进行装饰的木格,里面贴上窗花以及装饰纹样,从而形成浓郁的传统乡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