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璐
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新的科技成就正在不断的突破和进步。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引领了产业的变革,同时也对人类进化的路径进行了新的定义。
回首过去一段时间的科技进步,3D 打印颠覆了传统打印技术的工业革新,3D 打印是一种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实际上,3D 打印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但最近开始进入了主流,一些企业推出了用金属进行打印的3D 打印技术用以取代塑料。金属3D 打印是一种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传统方式下,金属制造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产生很多废料,利用金属3D 打印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净成形,具有制造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这对于环境和业务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今年1月,IBM 展出了全球首款商用集成量子计算系统——IBM Q System One。这是IBM 继去年CES 展示量子计算内部核心部件之后,IBM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展示,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正在加速从实验室向商用道路上前进。IBM Q System One 具有精密、模块化和紧凑的设计,针对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商业使用进行了优化。这也意味着量子计算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事物,量子计算对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至关重要,这些领域随着量子计算的商用也会进一步的加速。
BIM 技术则将工程建设行业推向了新时代,全球各地的超级工程不断拔地而起。港珠澳大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 公里,筹备6年,建设9年,总投资达到了1000 亿元以上。港珠澳大桥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创下了诸多“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运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智造”和“中国建造”的力量。
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上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也越来越快。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发布报告显示,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载日”,即人类已于当日耗尽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资源“预算”,比20年前提早了2 个多月并创下新纪录。数据显示,2019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是地球再生速度的1.75 倍,即今年人类预计将消耗1.75 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的资源消耗速度最快。
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欧特克公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Haresh Khoobchandani 认为,人们需要思考在各种市场颠覆、变革、技术进步和环境警报中存在哪些机遇,如何将自动化等创新技术引入日常的工作流程中,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最终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Haresh Khoobchandani 表示,亚太地区已经具备了诸多优势条件,亚太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以及增长最快的中产阶级,而中国毋庸置疑地成为亚太地区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历经30 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在全球建筑市场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份额,一方面,扎实的基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中国建筑业已在不少领域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且优势很明显,扎实的基础为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国外建筑市场也日益需要中国建筑业。
这是一个设计和建造的新时代,市场在融合、需求在变化、行业在创新,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需要充分利用云和人工智能的力量,用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中国的竞争优势。通过商业模式的转型与软件技术的升级,帮助企业在提升自我竞争优势的同时,更精准地把握时代机遇,在行业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