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每个宿舍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才能形成互相关爱、有凝聚力、文明礼貌、高度责任感、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宿舍人际关系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关系的质量;对于社会而言,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文明示范效应,这种效应有利于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有道德感的文明社会。
对于大学生而言,宿舍是其主要活动和居住场所,大学生处理好宿舍的人际关系,既对其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也有利于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宿舍管理始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对这项工作的研究角度和实践方法,是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发展性和必要性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大学生宿舍心理问题,笔者展开了对所管理学生宿舍的排查工作。在本次排查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各宿舍成员相处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现状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工作方法。
(一)友好团结型: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交往,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真诚、信任、宽容、关心、友爱、互助,能够维护和增进彼此之间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冷漠共处型:宿舍成员个别差异较大,我行我素,互相之间较为独立,各行其事,成员之间感情较为冷漠。需要合作时分歧比较多,但不会自觉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无结果为结果。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作息也不尽相同,同学相互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三)冲突矛盾型:宿舍成员都只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成立小团体,几个联合起来针对一个人,或者一个宿舍分裂为几个小团体。互相挤兑、拆台,乃至于无法在一个宿舍生活,吵架甚至打架行为时有发生。例如一些大学生的不良个人习惯,有吸烟、酗酒、学业上难求上进,整天连夜打游戏的恶习等等,很容易引发许多问题。
宿舍成员存在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生活琐事、性格的不同、个人习惯、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讲话、处事方式等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各种原因不尽相同。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性格差异: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家庭背景、地域风俗、个人成长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性格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影响着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容易导致大家形成各自的小团体,从而影响宿舍的和谐度。
(二)价值观差异:大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的速度比较快,这就导致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及生活目标皆有所不同,加之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就很容易在言谈举止上起冲突。
(三)自我调节能力差异:有些同学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到新的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弱,性格可能较为慢热,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导致人际交往困难。
(四)生活习惯差异:每个宿舍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各个不同的地方,经济条件不同,城市建设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资源不均等,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等等,都会对学生后期的性格养成,个性特点,行为模式产生影响。在宿舍中就可能表现为各种生活习性的冲突等,为宿舍矛盾埋下隐患。
(五)家庭环境差异: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家境差异、家教差异、成长环境差异等引起的矛盾也有可能成为宿舍中的一个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经过思考和实践发现,想要处理好大学生宿舍内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工作方法:
(一)积极的预防:在这一阶段,要多了解和掌握各学生宿舍的最新情况,密切关注宿舍各成员之间潜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要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干部密切关注各宿舍的人际动态,在事情发生的萌芽之时就及时关注,必要时可以介入协调。培养他们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到相关工作人员,并先行制止事件的恶性发展。
(二)学校的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开展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活动,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新模式。在课程中突出实用性,强化学生主体,突出助人自助的作用。在教学的方式上,结合身边的故事,教会学生判断鉴别的能力,让大家组建小组积极参与讨论和策略训练,并学以致用,迁移到生活中去,让课堂所学真正起到作用。辅导员要多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认知、人际交往模式,形成正确的成长导向,稳定的情绪,锻炼意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与教学相结合:宿舍同学的情绪出现不稳定情况时,宿舍长和班级心理委员要及时干预并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介入后经心理辅导收效不明显可转介给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校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同时代课老师要多给学生讲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他们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克服自卑、自负和自傲的心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适合他们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结合音乐治疗、叙事治疗、催眠疗法等方法,设计阶段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层层深入,从破冰到促进和谐,再到个人成长,让一个宿舍的成员或者发生同类型问题的学生在团体的互动和探索中获得新的人际交往技能和体验。
(四)辅导员老师以人为本的处理方法:在处理学生宿舍矛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当学生不知所措时,老师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学生渐渐明白道理,走出困惑。并劝解宿舍成员有错误的积极改正。
(五)学生学会自律: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和大多数人的规律,不要因为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影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从而引发宿舍矛盾。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包容、坦诚、互助,同时要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在解决宿舍矛盾的时候,宿舍成员应该换位思考,找出自身的不足改正,学会理解和宽容。
(六)举办有益的宿舍文化活动:有问题协商解决,学生间要相互维护宿舍关系,适当的举办与宿舍成员聚餐、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有助于维护宿舍同学之间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学会互相理解,增强自己的同理心,培养室友间互相友爱以及宽容他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七)建立家校联系制:每个学生的原生家庭和家庭教养方式对他的性格养成和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主动和家长建立起联系制度,关注特殊学生,平时与家长多联系,互通情况,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如学期初)主动联系家长,通知成绩等情况。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三方联系,互相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升人际能力,营造和谐美好的宿舍环境。
总之,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的重要组成单元。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和谐程度。努力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在宿舍矛盾的处理中恰当的融入团体和个人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正确引导宿舍文化活动,才能创造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