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琪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微信、微博、抖音、QQ、绝地求生……这些数字化新媒体的网络软件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一个的网络软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逐渐占领大学生的生活,这些新媒体打破了学生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影响着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而这些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运用什么方法最为合理是作为当代高校应该重视的事情。
当前,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平台正在形成“新媒体”并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这种新媒体依托网络的发展,具有传播速度快、更新时间快、传播模式多样、主体自由、言论自由等特点,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新媒体孕育而生,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使用在高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可以做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动态,都能通过互联网迅速发酵。
现在,高校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者不在少数,新媒体的传播快捷性、产品可视化、互动多元性以及语言个性化,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但是在自媒体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下,学生很难在海量的资源中提取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内容。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动筛查功能,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早恋、未成年人早孕、无下限的搞笑、各种疯狂追星等视频被推至首页,点击量数以万计,这带来了极差的社会影响。为什么现在被传销骗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就是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阶段的迷茫期,想赚钱但是没有能力,容易被人忽悠进传销里,陷进别人给自己挖的“暴富梦“中,还有因网络引起的安全问题中的贷款,校园贷盛行,归根结底因为辨别能力的差距,在诱惑面前,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新媒体改变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方法方式问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要掌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为高校管理和引导学生提供了便利和创新,创新思想价值引领方式。
方式一: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公众平台,对学生来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就业等信息。在传达这些信息时,可以加入高校管理者的主观想法去引领学生的思想。传统的引领方式可能需要我们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可能不擅于当面交谈沟通,网络新媒体正是一个可以给这类学生安全感的平台,也同样方便教师开展指导工作。
方式二:高校应该在党委、团委的指导下多举行主题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接收的信息很多,多种价值观共存,高校应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主流观念。开展各色主题鲜明的活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如:每年三月高校可以开展“学雷锋月”主题活动,四月可以举办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模式,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放下手、抬起头、走出门,体会到手机等新媒体之外的乐趣和价值。
方式三:高校应该利用座谈会、讲座、慕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一些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确定自己的学业规划的课程,引导他们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形势,教学生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如:现在的网课,抖音上观看、学习有关专业的小视频,也有一些专家解读政策、解读就业,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一起探讨。人都是在社会交往中成长的,与人交往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视野,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新媒体时代不仅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影响,也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平台,学生与教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潮流方式”直观、生动地带给学生潜移默化地转变,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培养,坚持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会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们建立互动关系,不断探索与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