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15 16:11张赞民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学生

张赞民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这不仅说明了大学生是我国网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上发声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这既影响了大学生本身的进步与发展,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我们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也带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道德是一种人与人或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1]国家的发展进入到了新时代,高校作为思想意识的前沿阵地,积极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上的紧迫性。当今社会进入到了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渗透,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极其容易受到一些不好的网络言论的影响,高校工作者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能够防止大学生受到这些不好的思想腐蚀,还能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意识缺失,价值观不清晰

现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他们敢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种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固然起到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作用,可是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体验,所以在面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时,思想可能会极端化且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造成价值观模糊混乱,导致部分大学生错误的网络道德行为。

(二)网络言行放纵随意,损害网络环境

网络发言不需要姓名、年龄、相貌等身份信息,减轻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降低了对自我道德的要求。这种宽松的网络环境加上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业上的压力或者情感上出现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不满。这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会对别人进行攻击和谩骂,但是一旦进入了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就会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在网上任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厌恶的人或事进行攻击、谩骂。这种网络道德认知与网络道德行为的不一致性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

(三)沉溺网络无法自拔,有害身心健康

大学相对高中而言,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和家长的监管也不像过去中学时期那样严格,这些因素导致了有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目标而将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的感受度降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忽视身边人的感受,混淆网络和现实世界,严重的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四)诚实守信意识缺失,引发信任危机

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无信则不立。但是到了网络的虚拟世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质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人们就会降低自我对诚信的要求,诚信缺失问题因此变得非常严重。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除了老师和书本之外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网络被许多大学生当做一个完成平时作业与论文的工具,他们在网络上随意下载使用他人的文章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多的论文抄袭被曝光于媒体之下,很多所谓高学历明星的造假事件,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更严重损害了学术圈的声誉。近些年来,论文剽窃和买卖现象愈演愈烈,很多学生承认自己曾在互联网上剽窃他人文章,甚至于有学生承认自己使用和下载过盗版软件和音像制品。尽管学校里教师三令五申不允许抄袭,但是由于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处罚措施,导致许多学生心存侥幸心理,作业以及论文的抄袭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也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是从网络本身角度来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包括发展网络技术和完善网络监督机制这两个方面。

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网络技术也是如此,通过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可以从物的层面上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的概率,从而保护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健康纯净的环境中成长。

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监督,有完善网络的监督机制,形成像现实世界中类似的归责机制和舆论效应,才能让大学生对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心生敬畏从而减少不良网络行为的出现。现在逐渐普及的网络实名化就是一种网络监督的有效手段,各种应用软件尤其是涉及即时通信和电子货币领域,如果不进行实名认证的话就无法享受其产品和服务,这就明确了用户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减少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出现。此外,在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交平台上还引入了举报以及黑名单的功能,这就从技术手段上加强了对人们网络行为的监督。对高校而言,建立自己学校的局域网,保留大学生上网用户日志记录留存制度和电子公告服务信息巡查制度,通过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是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行为出现的有效举措。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从学校层面来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判断能力。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不乏一些落后腐朽以及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因此高校应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有害信息,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从自身层面来讲,大学生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有一种慎独的意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眼光或者在舆论的压力不得不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但是一旦处在相对私密和自由的网络社会,有部分人就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期待,不能像现实社会中那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因此,大学生要时刻提高自律意识,使之具备网络道德和责任意识,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我们都能够做一个高素质的网络青年。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2]当网络道德观念还没有深入大学生内心时,我们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引导人心的作用,推动社会层面对大学生积极健康上网的要求,正确的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比如防沉迷游戏机制的建立,社会上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对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的定型化作用。”[3]部分大学生离家较远,家长可能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假期在家的时间,要积极的跟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状态,要对自己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加大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法律不应该只停留在纸上,要想真正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就必须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学生耳中眼中和心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宣传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使学生对有关法律不了解;二是宣传方法因循守旧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互联网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紧跟大学生生活,可以利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如利用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形式向同学们普及相关知识。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