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松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加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以便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两个核心要素,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要从这两个角度把握,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校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化学是以试验为主的学科。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试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试验和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下文将对高校化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我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增长,而且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也以科技的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国家综合实力,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现阶段,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并在各阶段教育中有了广泛实施,这符合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规划。所以,高校要通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离不开学生的创新精神[1]。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而训练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师要通过在化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不断优化教育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的化学教学,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提升高校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高校化学课堂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加以解决问题。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验证自身想法是否正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由于传统思维的束缚,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课文知识的讲述,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高校化学知识学习中,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影响学生将来的化学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已经广泛推行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仍然影响着广大学子和教师,使得老师在教学环节,总会有意无意的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输者角色,将课文知识讲述给学生,以此来完成相关课程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学生能很好的应对各类考试,但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错误观念,认为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只要学好课堂内容就足够了,这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也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是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类考试,但是同时,老师只是单一课本知识讲解,会限制学生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的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化学试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在试验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化学试验,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化学试验操作[3]。同时,化学的试验操作,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要注意化学知识的应用。例如,人们做饭时,有时会碰到油锅着火的情况,这时人们不会用水将火浇灭,而是先将火关掉,然后再盖上锅盖,使锅内氧气耗尽而产生灭火的效果,这个过程正是利用了化学试验中的燃烧原理。因此,学生要注意化学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生活应用使化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这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老师要在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学生引入到化学世界中去,如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利用化学原料,给学生做自燃试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这有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进而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到化学学习中,同时,学生因为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会看相关书籍和做简单的化学试验,这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某学生在学习了正丁醚的制备试验后,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积极地通过资料查找,相关试验视频的观看等,了解正丁醚的制备的试验步骤和原理,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参与了正丁醚制备试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试验的魅力,进而提升了学生化学试验的参与热情,学生也能在化学试验中,对不同的化学试验结果进行积极探索,使学生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其次,老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尽量应用幽默的语言,以及穿插讲述一些化学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自己的课堂尽量轻松幽默,还有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讲述化学试验知识,使学生对化学试验产生兴趣,进而肯积极地参与到高校的化学课程中来,从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都在进行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目标会逐渐被新的教学目标所代替,同时,也对高校化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想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以便更好的适应新课改下高校的化学教学。高校的化学课程体系设置,可以采用板块和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平台设置,高校可以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划分,这样有助于化学教学体系的完善[4]。同时,在高校化学课程体系设置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这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不过需要注意,高校的化学学习要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同时通过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钻研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某高校,将化学学习内容分为了选修和必修,同时,老师还将一些简单的、学生可自主学习的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生的内容,在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必修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这为学生各项学习活动奠定基础,选修课知识,是化学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能让学生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并且在选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索和探究,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教学环节,重视化学试验教学,要通过多样化试验教学,提升学生化学创新能力。一进行基础试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蒸馏和沸点的测定、重结晶及过滤等,通过基础性实验让学生将化学知识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基础试验的开展,通过基础试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进而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基础试验,大多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试验,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试验原理进行验证,通过让学生分析试验,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会创新[5]。二是进行综合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实验操作需要综合进行,这类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稍不注意,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在进行综合试验过程中,老师需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试验,学生在自主动手过程中,为了完成实验操作,会对试验方案进行思考,以便实验步骤能环环相扣,确保试验的成功。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其思维得到拓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化学教学目标有了很大改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将化学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型思维的综合性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有助于其化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极有帮助,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中,将自身的知识得到检验,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