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评一致性”中寻找课堂的开阔地带
——以《灰椋鸟》一课教学为例

2019-01-15 19:01
江苏教育 2019年42期
关键词:椋鸟赏析笔者

当下课堂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不充分,学习信息不开阔,学习空间逼仄,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思路,寻求突破,寻找课堂的开阔地带。“教、学、评一致性”是对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课堂教学的设计,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订,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要设计与之匹配的评价任务,做到“教、学、评”一致,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灰椋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努力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评价任务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同时,学习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学生学习之后要到达的“目的地”。所以说,学习目标是课堂设计的核心问题,只有方向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可能大胆地往前迈进。

学习目标的确立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来制订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三方面入手,制订切合的学习目标。

《灰椋鸟》一课学习目标的确立,笔者首先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再读课文,笔者发现《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散文的教学要善于抓住散文的“神”。《灰椋鸟》一文中“好看”一词是课文的“神”,因此,笔者就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聚焦在“好看”上面,让学生赏析课文的语言、领悟作者多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从而读出灰椋鸟的美。同时,把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赏析一篇美文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把《灰椋鸟》一课的学习目标制订如下:1.能从文中描写灰椋鸟归林的语句中,感悟灰椋鸟的“好看”;2.赏析文中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运用拟人、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把灰椋鸟的“好看”写得传神;3.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上3个学习目标,从初步的感悟,到深入的赏析,再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层层深入。笔者心中有了目标,感觉自己的教学更敞亮,方向更明确,知道自己的课堂要走向哪里,每一步也走得踏实坚定。

二、设计评价任务

课堂的学习目标确定了,怎样才能检测这堂课的目标学生是否达成,这就需要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笔者觉得本课评价任务的设计尽可能要“大”,要体现“开放性”。开放性大任务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碎片化的提问、零散的学习小任务而言的。这些小任务一般都着眼于小处,难度和深度都不够,而开放性大任务则是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

《灰椋鸟》一课,笔者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一个“大”的评价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赏析灰椋鸟的美。这堂课,笔者想让学生在这一个开放性大任务的驱使下,透过语言文字,找到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写作方法把灰椋鸟的“美”描绘出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这一个大任务的引领下,笔者设计了3个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1.默读课文,找找灰椋鸟的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美(检测目标1);2.示范学习,共同品析灰椋鸟的气势美(检测目标2);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赏析灰椋鸟的美,完成鉴赏卡片(检测目标2、3)。

学生完成了这3个评价任务,也就达成了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第3个评价任务是课堂的重点任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共享学习信息,充分地表达意见,释放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捕捉评价信息

课堂上,学生围绕评价任务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课堂是创造学习信息的地方”,如果教师能有一双善于捕捉评价信息的慧眼,师生的互动如果能围绕课堂生成的评价信息来推进课堂教学,那完成学习目标会游刃有余。

《灰椋鸟》一课有一个小组在交流鉴赏卡片时的片段:“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A小组认为这段话写出了灰椋鸟的声音美,马上遭到了B小组的质疑,B小组认为这写出了灰椋鸟的倾诉美。笔者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这两个小组充分说出自己的理由,A小组说:“这是在描写灰椋鸟的声音美,‘倾诉’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B小组说:“作者从灰椋鸟的声音想象到他们在‘倾诉’,声音并不美,作者的想象让我们觉得很美,所以是‘倾诉美’。”见此情景,笔者随即在课堂上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辩论会,让其他小组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出现了交流的小高潮。抓住这一个有争议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把在赏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在开放的环境下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便不会被禁锢,鉴赏能力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提升。

一堂课,如果教师能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开放性大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捕捉评价信息推进教学,这样的课堂才能生成智慧,才会更出彩!

猜你喜欢
椋鸟赏析笔者
椋鸟的蚂蚁浴
老师,别走……
粉红椋鸟24小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