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农业4.0,需要农业、工业、信息业高度融合。生态农业4.0要更智能化、个性化、更健康,要有大量的农资业新产品、新技术被无缝引入农业生产。如GPS定位大田耕耘、土壤信息收集、管理、收获系统;使用农业机器人、无人机、互联网购买、销售、追溯、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农业、农资业、信息业必须有大交叉,才会有整个产业链的大进步。
生态农业4.0的本质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空间信息和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资源要素(土地、水、劳动力、资金、信息等)的重新配置和深度融合,产生一个更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更具有竞争力的新业态。在发展进程中,农资业面临大把机遇,有准备的企业会大有作为。
1.土壤修复。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农药残留、地膜残留等。生物修复法主要解决土壤里的污染物。例如,采用细菌——真菌大孔制菌修复石油泄漏污染便是一种利用菌肥的生物修复法。
2.化肥产业升级。要解决化肥利用率低、水体污染、滞留在土壤中的硝酸盐污染、大量资源消耗等问题,促进化肥产业的升级。
3.解决养殖污水。中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却不到50%,造成大量的COD(化学耗氧量)污染。可以引入工业的机制,在每百户人家建一个沼气站,由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管理。
4.大力发展生物炼制工业。现在的炼制工业基本都是矿物炼制,其实,可以利用生物这一很好的资源,推广生物化工。它的优点是节约能源,产品专一。我国每年有数十亿吨秸秆、林业产物、粪便等农业废物,都可作为再生资源为工业原料进行深加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再到工业原料的产业链延伸。
5.推广生物活性炭的应用。要想使农药和化肥实现长效缓释,可仿效化学催化法,将秸秆碳化变成生物活性炭。其一,秸秆木质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资源,国内年产7亿吨;其二,生物炭多孔疏松,高比表面积;其三,作为农药、化肥的载体,生物活性炭是土壤中稳定的碳库;其四,使肥料、农药有效成分缓释、长效,防污染。
6.生产燃料乙醇。2016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达7915万吨,中国只有260万吨。如果拿出一部分陈旧粮食作为原料,我们的燃料乙醇产量会快速增长。
7.农膜降解。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的降解地膜,可使地膜在土地上覆盖一年后,在细菌和光合作用下全部消失。
8.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这项技术已在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藻类、大型真菌等菌株改良中有良好成果,业内认为有希望成为与航天育种同样重要的育种技术。
农业漫谈
发展生态农业要做好这几点
1.保持底色,打牢生态农业基础。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注重源头管控,从根源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监测体系,健全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为生态农业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科技推广,探索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
2.创造特色,做响生态农货品牌。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绿色健康的“菜篮子”“米袋子”品牌。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乡镇和村级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努力维护农产品品牌信誉。
3.扮靓景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对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的统筹整合力度。加大控制性规划的落实力度,重视生态保护,体现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村容村貌。强化景观塑造,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