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2019-01-15 14:39孙雅钗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孙雅钗 周 驰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密切团结在一起,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奋斗,攻坚克难,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最具内涵的核心灵魂和最为彰显的精神面貌。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总书记在给青年志愿者的回信中提到,充分肯定了青年志愿者行动,赞扬了志愿者们不畏艰辛的志愿奉献精神。

一、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仓廪实而知礼仪,人们对于精神世界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也逐渐升华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奉献”“向善”等价值基因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生机,深入人心。根植于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强大的内涵魅力和正向导向获得了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和积极实践,成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精神内核和根本价值取向。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燃烧自己,无私奉献。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无论是民族阵痛之时还是国家盛典之际人们总能在最需要的地方见到千千万万志愿者的身影。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榜样,彰显出各具特点却同样高尚的志愿者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正在以其越来越突出的社会正向效应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愈加活跃,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长。新时代,青年志愿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当代青年志愿者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身于共青团中央确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激发新作为,努力奋斗。中国目前现阶段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总体上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正在以更加美好的面貌和更加自信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青年的良好载体。

二、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西方腐朽文化如拜金主义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等渗透进来,腐蚀了少部分人。青年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辨别力低下,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如果本人没有较高的觉悟和坚定的意愿很难对他们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参与吸引力,正如有人所谓“学雷锋,一阵风”。而即便是长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团体和活动的志愿者们也有部分人丧失了志愿服务的初心,迷失了志愿者的使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与改正。

第一是功利化的参加动机。志愿服务本应是单纯奉献、不为所图的高尚行为,不追求物质的、功利的回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志愿服务却成为了某些“志愿者”谋取好处或私利的工具[1]。本是为了表彰奖励真正志愿者们的实践课学分、志愿者时间、“第二张成绩单”等却沦为了部分同学参加志愿服务团体或活动的直接原因和潜在目标。甚至在学校评奖评优之际,会集中出现部分大学生“热切”参加志愿服务的怪象与乱象,参加志愿行动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参评和前程发展考量。更有甚者看准了志愿服务蕴含的“商机”,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包装和推销,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借志愿服务的光彩外衣,进行令人不齿的商业化活动,夺人眼球、赚取同情的同时骗取他人的钱财利益,更热衷于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度”。志愿服务本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是人间亲爱的传播,但现实中存在的个别现象却让志愿服务变了味道,成为了以“物”为本,一切向着物质利益,功利目的看齐,这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完全违背和丧失了精神底蕴与价值追求,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志愿服务精神和行动的极大亵渎,更是伤害了绝大部分真正志愿者们的心,抹黑了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形象,弱化了志愿服务行动的社会号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二是志愿服务的形式化倾向。志愿活动固然要以某种方式开展,其精神也需要通过服务活动本身来表现和传播。但志愿服务样式的不断升级和花样百出,部分个人或群体漠视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味追求“创新”来单纯提高“热度”的不良动机。鱼龙混杂中出现了某些形式主义现象。有些志愿服务活动不追求实际效果,不考虑实际状况,热衷并熟悉操作“走过场”、“抓眼球”、“蹭热度”、“凑新闻”,缺乏可持续性和实际意义。一些活动拍脑袋想点子,拍照片做活动,拍屁股就走人。并没有给志愿者们创造出有积极意义的实践锻炼机会,又平白浪费了社会资源,没有达到填补社会需求的目的,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地回应。反而合了那些追求功利的伪志愿者们的胃口,成了一丘之貉,搞砸了志愿服务活动,搞臭了志愿服务名声,搞乱了志愿服务精神,搞垮了志愿服务信念,搞混了志愿服务初心。

第三是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扁平化。由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证管理和评价机制还需要较长时期的建立健全。我认为对志愿服务的评价标准应更注重其对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的指引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评价只依靠部分可量化的指标,比如参与形式、参与次数、活动级别以及人数规模、能否获得奖项等。而真正意义上志愿服务的初衷和本意是否实现、是否有效解决或缓解了某些社会问题、是否帮助志愿者升华了精神境界等质性指标,则没有应有的重视与体现[1]。这样会使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们迷失了志愿服务的方向,客观上刺激和放纵助长了同学们追求功利的心态。没有拿出一个真正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内核和内涵要求的评价标准。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时机与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

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彰显的主流价值取向和根本评价标准,其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生动具体的实践品格和向上向善本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积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及重要窗口,高校应该从根本上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此为准绳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科学规划与正向引导,发挥其优化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与独特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广泛实践,加深了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思想、实践、社会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发展到价值层面。现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全新历史方位,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既具基础性内在性又具目标性和规定性的重大任务来认识、来落实,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

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力无所出。没有正确向上的价值导向的行为无法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其正确内涵和独特魅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追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志愿服务的动机、方式和效果根本上都取决于其最初的价值取向,如果志愿服务出现偏离,那就是对最初志愿精神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崇高无私、热心奉献的志愿精神,凸显了“志愿”本身的价值取向。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实践者、开拓者、建设者。我们要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凝神聚力干好志愿服务工作。我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深感幸运,要追求幸福就要不停奋斗,因为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我们要学会珍惜时代给予的丰厚馈赠,勇于担当、奋发向上,努力在人生的新阶段收获自己的精彩瞬间,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历史文明所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高校要深入打造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争做弘扬传播志愿精神的先锋兵。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努力让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志愿服务引领青春时尚。面对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必将为世界人民展示出不一样的中国面孔、中国成就以及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的价值观
我是志愿者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