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梁山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6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实施心脏B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实施心脏B超检查,其诊断效果优于心电图,敏感性极高,观察也较为全面,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值得应用。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患者血压和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期升高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从而造成患者左心室肥厚扩张,进而引发器质性心脏病[1]。主要有高血压、左心衰、心脏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反映患者心脏产生的兴奋及传播。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更具准确性,能直观反映患者的心脏室壁厚度、大小等。通过检查对患者早期进行疾病诊断,有助于对其治疗[2]。此项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方法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57.6±4.8)岁,Ⅰ级高血压19例,Ⅱ级高血压12例,Ⅲ级高血压19例;研究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56.2±4.3)岁,Ⅰ级高血压16例,Ⅱ级高血压15例,Ⅲ级高血压19例;以上研究排除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研究组患者实施心脏B超检查,主要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保持2.0~3.0MHz。专业医师在进行检查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检查开始时,取患者左侧卧位,进行常规超声工作检查,取样患者左室长轴切面M型曲线,测量患者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的容积[3]。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标准,若室间隔肥厚、左室后壁厚度均不低于13mm,则视为左室肥厚;若左室不低于55mm,左室轴切面左房不低于35mm、升主动脉内径扩张不低于35mm,则视为心脏扩大。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后,50例对照组中,对称性肥厚2例(4.0%),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3例(6.0%);50例研究组中,对称性肥厚7例(14.0%),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5例(30.0%)。对称性肥厚组间检验结果(χ2=6.105,P=0.013),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组间检验结果(χ2=19.51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的增高。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前期血压增高并不明显,可能伴随有不适感、头痛等高血压基础表现[4]。病程逐渐加深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同时血压明显升高,患者心尖搏动也会增强。疾病处于左心室扩大时期时,心尖搏动情况会移向左下角、心浊音界向左下角扩大[5]。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左心室会有明显扩大情况,主动脉瓣粥样硬化产生病变,其听诊区有明显舒张期水波杂音存在。早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病程分析,方便医生诊断,针对性分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其心室腔功能正常,但室壁会明显增厚[6]。因患者高血压症状持续存在,对其左心室负荷压力增加负担,而持续左心室负荷压力会有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增生等不良症状的出现。患者心肌收缩正常,其左室腔也会趋于正常水平,但因其左室壁肥厚,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尽管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但患者左心室不会有太大的变化[7]。若是心电图检查并未显示患者心肌受损,左室肥大等情况,那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很可能发展到晚期。高血压病征主要靶器官是心脏,因此,长期高血压临床症状肯定会导致心脏形态及其功能的变化[8]。
综上所述,心脏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室壁运动有极其高的敏感度,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化革新,超声检查技术已逐渐完善,在医学行业应用也较为广泛,能有效提高患者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