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秀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城幼儿园)
幼儿时期是塑造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直接关乎到幼儿今后的成长。为更好地践行《指导纲要》思想,文章试图研究如何借助绘本阅读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是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故事由于图文并茂,符合幼儿阅读特点,因此很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有助于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发展了幼儿的个性。绘本故事往往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幼儿通过阅读各种主题的绘本故事,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坚强、勇敢、诚实等个性品质。三是培养了幼儿想象力。每个幼儿原本就是天生的幻想家,而绘本故事更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幼儿能够在这里面尽情遨游。四是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绘本故事凭借色彩鲜活的图画,浅显生动的语言,将世界万物、世间规律呈现在了幼儿眼前,从而有利于幼儿自身社会化的发展,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爱护公物等良好品德行为。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虽然是阅读主体,但是幼儿教师还是需要将自身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初次阅读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直接的提问式对话,来帮助幼儿理清绘本故事的脉络。比如问问故事里面有哪些角色,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故事结尾是什么。然后引领幼儿再次阅读,但再次提问的时候就需要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逐步引导幼儿去接触绘本故事的思想内涵。
【案例】以《花婆婆》的阅读为例,这是一个很美的绘本故事,主要讲述了花婆婆怎样尽己所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生历程。在阅读完《花婆婆》以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及深的提问,逐步引领幼儿去接触到绘本故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及内涵,从而明白绘本故事所歌颂的花婆婆的美好品德,进而使幼儿也想成为像花婆婆一样的人,促进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
经过对绘本故事的多次阅读,相信绝大多数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也知道了绘本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但这远远还不够,如果不及时对幼儿这种思想认知予以进一步巩固,可能时间久了以后幼儿就逐渐遗忘了。此时幼儿教师就有必要在幼儿实际生活中寻找到与幼儿生活情节相符合的绘本故事主题内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再演,从而帮助幼儿将绘本故事中的优良品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表现。
【案例】以《我不想离开你》为例,该故事讲述的是:小袋鼠一天天长大,但是始终不愿意离开袋鼠妈妈身边,但最终在袋鼠妈妈无限爱意与耐心的鼓励下,小袋鼠终于鼓足了走出育儿袋的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妙。当幼儿通过多次阅读,已经熟悉了《我不想离开你》的故事内容后,幼儿教师可以自己扮演袋鼠妈妈,然后选择一个幼儿扮演小袋鼠,再安排其他几位幼儿扮演蝴蝶、大象、小象、小鸟等动物,再次演绎袋鼠妈妈与小袋鼠之间的故事。就这样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使得幼儿联系到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如果此时幼儿教师再适时给予一定的赞扬和鼓励,相信每个幼儿都愿意成为一个勇敢、独立的孩子。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将绘本阅读应用到幼儿品德养成教育中来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或措施来有效发挥绘本阅读的品德养成教育作用,将幼儿培养成为善良、勇敢、坚强、自信、友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