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丽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至2020年)》,明确指出:“要求职业教育要实现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同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高职分类考试背景下,中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现就中职教育提出以下思考:
(一)增加学生压力,唯分数论抬头。虽然分类考试招生模式的实施增加了学生的升学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但是考试的增多本身又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分类考试的文化课成绩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分数积累,仍属于唯分数论的考试模式。同时,分类考试采取的传统的闭卷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点的背诵、识记,要通过考试或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话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反复记忆书本知识,而这钟“死记硬背”往往又是中职学生最不擅长的,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偏离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轨道。推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模式,是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和发展职业教育,让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两大类。但社会中“重本科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难以扭转[1],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地位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高职分类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又促使“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抬头,这在实际上偏离了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的初衷。
(三)考核评价不全面,与职业教育目标不契合。对于“高职分类考试”试卷使用的传统考试题型,书本上的知识点占绝对优势,这些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中职学生往往对枯燥的书本知识兴趣不高,他们往往最不愿意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所以,传统考试考核的方式往往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甚至职业能力,这和我们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一)准确把握高职分类考试标准,合理兼顾“文化+技能”教育
高职分类考试关于文化课的考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能教育、职业教育造成了冲击,如何合理兼顾“文化+技能”教育成为中职教育要解决和面对的重要问题。
中职学生往往呈现出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情绪重;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约束力差等学情特点,为了提高分类考试的“升学率”,就必须加大文化课的学习力度。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考虑目前工作的岗位技能要求,还要与生产过程、终身学习对接,这就需要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就要做到既兼顾专业理论基础,又兼顾文化课程的学习,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那么,针对高职分类考试的标准,如何即兼顾“文化+技能”培养目标,“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就成了重中之重。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自律性以及自觉性都不足的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常常出现逃避心理,导致出勤率低、精力投入不足,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经常出现抄袭或者完成质量差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分层分级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等不同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发多媒体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中职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可以尝试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目的。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开发和建立相应学习网站的方式,将教学中的课件、参考资料、互动视频等传输到相应的学习平台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建立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模块,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与教师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资源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满足不同个体学习的自主选择。
1.完善评价、考核体系。面对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的中职学生,我们可以尝试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评比率,将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情况都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并调整这部分比例,与期末成绩进行比例换算后给出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并且可以尝试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成绩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体系中,例如可以采取成绩换算等方式,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成绩兑换成学生相应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2.针对高职分类考试,建议主管部门成立各行业的技能命题中心。命题人员可以由教师代表和行业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名,并得到行业、主管部门认可;行业代表可以由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提名,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2]。对于命题内容、考核目标和知识层次,命题人员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工作需求,对考核内容进行设计,结合不同专业设计考核题目,最好能够建立相应的试题库。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中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更好的把握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有助于分类考试技能测试更公平,更具有可操作性。
3.组建高水平的模拟考试队伍。针对“职业技能”测试,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测试命题标准,成立模拟考试考核小组。首先,考核小组的主体可以包括校方专家、企业或行业专家,其成员最好能够进行相应培训,由命题小组的成员解读相应标准和政策,以加强对相关专业、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的了解,保证模拟技能考核小组的专业性,以便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考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