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有强,朱节宏,王智林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536000)
自2005年,北海职业学院在广西首次申办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旧名称为: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以来,该专业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等历程,专业成长、教学经验、办学规模及师资队伍等都发生过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为北部湾及周边地区港口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港口装卸领域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便如此,目前的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制约其发展的诸多问题。
北海职业学院地处广西最南端的北海市,临近钦州市、防城港市,是广西重要的三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并且该地分布有北海港、铁山港、钦州港、防城港等大型港口企业,而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专门服务于港口企业的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办学资源及办学经验,在广西沿海一带的港口企业中,具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013年以来,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为依托,探索一条“校企合作、虚实结合”的办学道路[1],把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建设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
该专业拥有(或共享)校内实训室16个,总面积约5202平方米,与17家港口、物流企业合作,建成7个校外学生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学习实训、校外见习实习等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技能,除了完成学业后获取学历证书以外,还与企业密切对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在校期间经过培训考取岗位相应的技能证书(如:叉车证、挖掘机证、起重机操作证、电工证、焊工证等),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做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无缝衔接,持续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适应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受到了周边港口企业的一致好评。
虽然该专业为广西首个创办的,专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建设与沉淀,并且一直以来为地方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很多已经在港口企业中成为了技术骨干甚至走上了管理岗位,在用工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品牌效应不足的原因之一,专业宣传方面一直没有很好的表现,在很多公开场合并没有注重对品牌的宣传,或者说没有树立自我品牌意识,以至于专业创办至今在宣传方面一直没有形成合力,北海市乃至自治区对于该专业知之甚少,专业的知名度仅仅局限于曾经合作过的一些港口企业,比如北海港、钦州港和防城港等。而在2017年毕业季,当时西江流域的梧州港务集团在招聘港口相关员工的时候还不知道区内有这个专业而苦于招不到对口的企业员工。
品牌效应不足的原因之二,随着各院校的专业发展与变革,在我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创办后不久,区内部分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即便在投入并不具备可比性及企业行业合作深度有差距的前提下,由于其他院校相对综合知名度较高,因此对我院该专业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品牌效应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得益于多年来各级单位及项目的支持,该专业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夯实,重点体现在实训室及实训设备的扩充和延伸,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对于地方院校而言,通过项目建设,专业使用的一些大型的港口专门机械设备、电气类实训平台投入到了教学当中,比如门机操作模拟器、场(岸)桥操作模拟器、通用桥式起重机、港口电气故障检修平台等。
但是,由于期间重点放在了硬件建设方面,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造成了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条腿发展不均衡,影响了专业往前发展,造成软实力的建设短板主要体现在师资方面地建设滞后。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送出去”和“请进来”没有有效地得到推进,这是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能很好与企业需求对接,但是作为一个有多年办学经验的地方特色品牌专业来说,诸如叉车证、挖掘机证、起重机操作证、电工证、焊工证等这些证书层次偏低,换句话说就是一般社会青年只要是初中以上学历者经过短期培训考证合格都可以上岗。由此可见专业的优势没有很好体现,专业水准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该专业虽然与17家港口、物流企业合作,建成7个校外学生实训基地。但是企业合作的周期不长、合作不够持续、缺乏深度和广度。比如,专业一般仅面向与港口企业合作,而少有港口设备制造企业[1];专业与企业对接专注于技术领域上,而设备技术管理领域很少;企业用工紧缺期来往密切,企业用工饱和期缺乏交流等等。
品牌效应影响不够会导致专业办学无法很好地成长,更不能体现特色,甚至逐渐萎缩。专业品牌的树立,需要从顶层设计做起,从学院、市政府乃至区教育厅多级多维宣传。另外,除了在招生、报告或者会议上大力宣传以外,还需在相关用工行业、企业间重点推荐,从而把品牌旗帜树立好,让专业业界在认知层面得以最大化。
有了顶层设计以后,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解决校企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一直以来,企业和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是什么导致院校无法与对口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呢?这里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其一是院校专业方面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不够;其二是专业给与企业的核心价值没有体现,企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由内在层面彻底提升专业品牌实力,专业软实力的提升是基础,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措施是让校企紧密对接、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比如:师资的送培、企业的技术骨干送教、校企横向项目合作研发、校企校合作联合订单招生实施、建设学生实训基地、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2]等。
专业的发展除了师资、设备,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专业从建立至今,在学生培养模式方式上有过很多次变革,倡导学历证+技能证的“双证书”标准一直是在不断改革发展的。该专业原先已有“学历+技能证”的制度,但是之前所提“技能证”比较笼统,其中也涵盖了上岗证书。因此,伴随着今年4月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实施,专业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切实地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重,深刻有效地挖掘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让学历与技能有机结合,真实提升毕业生专业品质,从而反推专业的发展。
总之,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在广西区内的高职专业中具有鲜明性和独特性,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与沉淀,但需要在职业、专业及行业中提升办学层次,在整个大西南地区办出品牌实力是需要自上而下,从教师到学生,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