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华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观点、沟通交友、接触新鲜事物,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获取知识的途径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会影响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本质上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结合中国特色,凝练中国价值,传递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网络思政视域下的新时代,以主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时代的网络思政工作。
话语权指的是说话的权力,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话语主体在特定场域内陈述事实、阐明观点、发表意见的机会与权力,也即话语主体拥有的话语空间。二是主体的话语在场域内产生的传播效力。[1]可见只有以实际情况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思想观点,构建符合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才能提升自身的话语权。而网络作为当今世界上传播舆论信息最快的媒介平台,集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特点为一身,这些特点在网络大学生思政教育背景下对辅导员提升话语权带来了挑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会造成负面的舆论信息密集式的爆发,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扭曲人格、人性异化;二是网络的即时性会让学生没有重视校内外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沉迷于网络聊天,导致人的单向度性;三是网络的跨时空性使得网络监督难以推进和落实;四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区分不开虚拟和现实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产生了影响。以上网络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新时代复杂的语境中,可以通过辅导员话语体系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重组以及机制完善等几个方面为话语体系创新提供支撑,进而有效提升辅导员话语体系的实效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话语体系重塑增强网络思政实效性的发挥。一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畅通网络表达意见的途径,重视并尊重他们的网络话语权。二是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性,辅导员要摒弃“独白式”以及“一言堂”式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促进辅导员和学生的有效交流。三是要增强话语的接地气性,新时代的大学生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思政话语应该也是契合现实生活,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话题,通过共同话语和热点问题,吸引大学生目光。
当前思政话语内容体系很多脱离学生实际,大多是靠单纯的说教,没有涉及到学生真心所思所想。因此,造成了高校思政实效性不是很强。内容创新是思政话语体系创新的最为核心内容。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要注意整合文化的统一力量,将多元文化融合到网络思政教育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到网络思政教学中。通过提升其精神内核,展现创新性的文化,才能吸引大学生注意力,进而获得认同。
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将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因此,网络思政载体重塑,辅导员除了要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以外,更要利用网络新兴载体的新颖性,通过多种载体的合力实现网络话语体系的创新。通过载体优化创新,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的价值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网络思政实效性的发挥。
一是新时代思政话语体系重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力的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导向,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价值内核,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下所提炼的思想精华。二要强化网络交流对话机制。辅导员要加强与大学生线上交流对话,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公告、媒体平台等工作机制,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微媒体等平台建设,促进网络思政机制完善。新时代网络思政面临新的问题,但也充满新的机遇,只有秉持“三贴近”,思政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辅导员通过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载体,才能不断促进网络思政话语体系创新及网络思政实效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