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使命,牢牢抓住“双创”教育契机,努力走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列,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夯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基础,指导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探索全新的创新创业思路。其中,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学习的教育管理者,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承担无可厚非的责任。对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层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年轻化倾向,虽然可以缩短与学生间的沟通距离,但是因生活阅历较少、社会经验欠缺,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建议。
(二)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绝大多数辅导员掌握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匮乏,在创新创业教育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时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队伍建设稳定性不足。就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辅导员会在工作几年后转向教学、科研、行政等岗位,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与此同时,学校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因素。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教育者与管理者,若想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则辅导员首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组织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讲座、宣传创新创业精神理念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其中,必定需要借助制度保障确保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对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健全创新创业辅导员人才引入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辅导员人才引入机制,从源头达到优化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的目的。首先,高职院校要针对本校的办学特色、教育优势合理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引进的辅导员人才专业结构应具有多元化特征,适当性的引入管理类专业人才,避免辅导员队伍专业出现同质化现象,以便在相互借鉴中实现优势互补。其次,高职院校要优化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在注重新鲜血液融入的同时,要确保经验型辅导员占据一定的比例,促使创新创业合力处于最大化状态。最后,优化辅导员队伍人数,使得辅导员在做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高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二)完善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要逐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强化辅导员创新意识,提高辅导员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在夯实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的同时,引导辅导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将其转化为创新创业技能,善于运用创新理念分析创业问题、解决创业问题,于思想观念中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实现创新创业理念的内化。另一方面,形成创新创业思维,这就需要辅导员摆脱传统思维的局限,以创新原理、创业思想为基础,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创业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高职创新创业辅导员激励模式
高职院校要构建创新创业辅导员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激发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第一,高职院校党委要将辅导员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合理安排辅导员创新创业同坐,强化辅导员岗位认同感。第二,从物质层面予以一定的激励,如提高辅导员薪酬待遇、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发放创新绩效工资等,提高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热情。第三,从精神层面予以激励,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的辅导员予以重点表彰,优先享有先进工作者评选资格,达到强化激励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内在要求,注重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于思想观念中明确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建立人才引入机制、教育培训体系、人员激励模式等途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创新创业辅导员队伍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状态,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