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是我们似乎太过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教育,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社会行业的发展。
如何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成为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课题,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职业素养教育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并体现在各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以及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和各个专业相关的人文素质课,可以与该专业的行业法规归在一起,纳入教学计划中。
其次,在新生入校时,对高职学生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吃苦耐劳教育,毅力锻炼,按专业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体验教育,感受工作氛围。没有对专业的热爱,不可能学好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先排除思想的障碍,接受并喜欢未来的职业,这个程序要比单纯的军训更重要。
(一)职业素质教育不是一门公共课,或一门专业课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整体协作、整体规划。要将素质教育纳入到公共教学、专业课堂、实训课堂中去,进行整体规划,比如商务管理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就可以主要针对呼叫中心的坐席员的心理状况讲授,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的心态,学会如何克制情绪,并不把工作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等等……这些内容教材中并没有,需要公共课教师很好的与各专业系院沟通,把课程内容做有针对性的适当调整。
(二)专业课教师则要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每一门学科中,并不是单纯的“专业法规和专业职业道德”课堂上才会涉及素质教育内容,而是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每一节课堂上,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教师都有责任将这一工作所要求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传达给学生,并训练学生提升自己的这些素质。比如,训练细心和耐心,那么可以布置给学生很多简单却重复的实训项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实一线员工大多数工作都是具有简单重复的特点,做比较容易,做好就不简单,需要的就是职业素养。习惯很重要,这个不仅针对高职学生,清华毕业生也遭遇了连续两天加班都忘记关灯,而被单位高管辞退的尴尬。
(三)营造校内实训室的仿真职场氛围。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软环境,随着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投资力度逐渐加大,院校的实训室设施设备逐渐完善,软件配套系统越来越先进、成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职场环境。但我们往往忘记软环境中的角色意识。通过实践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就是在工作间里,实训室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穿上工作装,或者制服,注意不是校服。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我们老师也应该穿上制服,注意这时我们是“师傅”,不只是“老师”。工作室和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应该是职场化的,要把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来,企业制度引入到实训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造就高素质的高职学生,实用型人才,真正和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对接,而不是只完成象牙塔里的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发向,也是职业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唯一路径。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真正实现“工学交替”的课程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实现对角色的感悟和转变。
在校内实训室和在真实的企业车间、工作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教育部提出的“认识实习”-参观、观摩、体验;“跟岗实习”-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这个很重要,一般来说,这两项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实际就是“工学结合”的一种体现,它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协作、配合,更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就是所谓的“政校企行”合作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论公共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言传身教,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学生。
首先,作为公共课教师应该更多了解不同专业的职场特征,每一个专业的职业特色,以及相对应的职业素养要求。以便在课堂上更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全校一刀切,一个模式,一样的课堂。其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随机渗透,把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特别是在实训中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以身示范甚于言教。这都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必须有企业实践的经历,自身具备该专业的职业素养。最后,高职院校必须引进企业专家,人力资源培训师。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做外聘教师,以课堂教学或者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