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2019-01-15 04:53王向荣
中国园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修环境生态

1979—2019年的4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由约20%增长到约60%,平均每年增长1%,中国也从一个8 亿农村人口的国家,变成了一个8 亿城市人口的国家。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城市发展中,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一直存在着博弈。任何城市,在人口急剧增加、规模迅速扩张的时期,往往是城市内外的自然空间和公共空间被大量占用的时期,也是城市的生态问题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个农业国走向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国家,这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奇迹。然而过去40年的快速城市化追求的更多是发展速度、规模、效率和经济利益,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建设用地大量侵蚀自然用地、城市及其区域的生态系统不断破碎、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减弱的现实。

在城市的迅速变革和扩张中,新建城区蚕食着原来的郊区和农村土地,削平了丘陵小岗,侵占了原野湖泽,河道被渠化,道路越来越宽,街区越来越大,城市失去了亲切宜人的尺度。许多沉积了悠久历史文化的老城在改造更新的过程中,也切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抹去了城市原有的鲜明特征。我们在享受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同时,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环境污染严峻、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弱、水质污染加剧、雾霾频发、城镇特色和历史风貌丧失等。中国到了需要严肃面对这些城市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发展阶段。

如今,中国的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城市的发展也从粗放的增量发展变为存量更新和质量提升,快速城镇化时期留下的欠账必须得到弥补,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成为必然的选择。

城市双修的目的在于对过去发展过程中遭受破坏的环境,如受到破坏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土壤和植被等进行修复,使这些受损环境的生态功能得以重建,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同时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创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这样的城市基础必然是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达到动态的平衡与和谐。城市是地球上受人类干预强度最大的区域,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达到平衡并非易事,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起有效的城市生态环境支撑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中国人依据特定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梳理水土、建立了国土的农业生产支撑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也支撑着农业社会时期中国城市和聚落的生态安全。更为独特的是,经过千百年的土地经营和管理,中国人在城市区域将这一环境的支撑系统变成了城市内外的山水风景,从而塑造了独特的山水融城的中国城市结构及具有浓厚诗意的中国城市风貌。

如今,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环境支撑系统,已不足以支撑起社会与经济迅速变迁的中国国土;而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城市环境支撑系统,也不足以支撑起功能复杂、人口众多、迅速发展的中国现代城市。虽然古今城市完全不同,但安全、健康、宜居、环境优美一直是人类居住的共同理想,这样的城市一定有结构完整、功能复合的维持城市机体良性运转的环境支撑体系,也就是完善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我们应该借助开展城市双修的契机,更好地研究和实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面对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变化,面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可能,通过保护自然山水结构、保护生态敏感区域,修复受损的自然环境、修补城市公共空间、连接各种自然区域并形成自然网络,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城市内外贯穿一体的绿色基础设施,将其作为城市的环境支撑体系,构筑起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并将这一支撑系统转化为城市内外的风景,从而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宜人、方便友好、适宜步行的富有特色、地域特征、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的中国城市。

猜你喜欢
双修环境生态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环境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