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庄非非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马克思恩格斯重点分析了人、自然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关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我们今天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把握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人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在他们看来,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合乎人性的。“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1]人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人是“能动的存在物”,但这并不表明人可以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行为会对自然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对自我行为进行规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认为“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2]所以,人不能以主人的姿态去奴役自然。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命的支撑系统,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改造;另一方面表现为自然对人的生产活动的制约。人在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自然逐步地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的家园。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生态的后果”[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但是,资本家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对造成的环境破坏毫不关心。他们将高污染、高消耗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发展中国家,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而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的不断增长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大,这就会造成资源的绝对短缺,加之人们缺乏环境保护观念,造成了日益加剧的资源困境。
资源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可代替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资源能源总量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口数量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在中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造成工业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水随意排放以及工业气体排放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盲目开发带来的污染缩小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扰乱了生态循环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有沙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等等,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复苏,特别是在经济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人类没有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生存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为了实现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为前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绿色生产。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经济的增长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同时也承担着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我们所付出的环境的代价。传统工业文明使人们过度的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人类肆意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大量的自然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导致现在资源紧缺、环境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提倡绿色消费,减量排放生活垃圾,减少过度消费,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美化自然环境的目的,从个人做起,从我做起。
要建设美丽新中国,就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环境保护功效,使环境不断破坏、资源严重短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建设性功能。大力宣传清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