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性教育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019-01-15 03:09:12李佳洋刘文利
江苏教育 2019年48期
关键词:婴儿调节情绪

李佳洋 刘文利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采用生理、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策略对引发的情绪进行维持和修正的过程。[1-2]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调节能力。[3]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际关系及社会能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需要父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孩子出生起开始进行

婴儿最初通过哭泣等宣泄的方式调节情绪,后来逐渐发展为通过简单的肢体运动、视觉注视、语言吸引等一些较为主动的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分散调节。[4]这个时期,婴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主要依赖于外界的帮助,而父母在帮助婴儿调控情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成长过程中,婴儿通过与父母及其他个体的接触,发展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并且为整个生命阶段的情绪调节、社会关系建立、适应性功能培养等奠定基础。[5]婴儿从出生起,就已经能够接收父母传递的情绪信息,这种情绪传染体现在家庭的情绪表达中,尤其是父母的消极情绪可能会诱导婴儿的消极情绪体验。

因此,父母要关注自身的情绪表达对孩子的影响,如是否对孩子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孩子交流时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是否包含积极的情绪态度,是否有目光注视;是否善于理解和回应孩子的行为,能够敏锐地“解读”孩子的情绪状态;能否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合适的支持。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需要在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直至学龄前儿童最终达到情绪控制的内化。

二、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自身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引起孩子的模仿,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策略。[6]研究者认为,父母养育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匹配运用多种策略,包括直接干预、榜样、选择性强化、控制环境和言语说明等,管理和指导孩子的情绪经验。在家庭性教育中,比起知识的传授,父母在应对及处理情绪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情境,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策略的内容。如父母因为孩子拖拉散漫、学习成绩不良等情况责备、打骂孩子,夫妻或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就很难学到有效的情绪调节模式。孩子会在家庭生活中观察父母的情绪反应,并明确在类似的情境中应如何调节情绪,[7]进而内化,逐步形成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建立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接受—拒绝”作为一种稳定的教养行为,与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显著相关。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接纳、对孩子出现情绪时的即时反馈,都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研究显示,儿童感受到的父母温暖的程度能够正向预测其认知情绪调节能力。[8]开展家庭性教育有助于促进父母形成民主关爱型的教养方式,也是建立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因为,尊重、接纳和包容是父母对孩子开展家庭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沟通、聆听和协商是父母进行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家庭性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更能促使父母与孩子在家庭性教育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成长。

四、积极回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研究表明,常常与父母讨论情绪问题的儿童有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更积极的社会适应行为。[9]研究发现,父母在讨论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上花的时间越多,孩子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越强,越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更多亲社会行为。两三岁的孩子,特别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会对自己和异性小朋友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这种好奇会带给他们情绪上的困扰。如果此时,孩子向父母提问:“这(阴茎)是什么?”“我是怎么出生的?”父母因为害羞和尴尬而斥责孩子,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会从父母的排斥和紧张的情绪中接收到焦虑、疑惑等不安全、被隐瞒的感受。父母自身对性的理解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发展及性观念。[10]父母越早与孩子谈性,越容易与孩子建立真诚的亲子关系,消除“不自在感”,取得孩子的信任,引导孩子以自信、坦然的态度面对与性有关的话题。

五、生活即教育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游戏,最好的教育形式是生活教育和机会教育。有效的家庭性教育需要父母与孩子在相对自然、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进行。[11]如当孩子要走进没有开灯的卧室时,他不敢进去,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我怕黑。”妈妈应该立即蹲下身抱抱孩子,给予他安慰。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无法对自己产生的恐惧进行有效的调节,妈妈及时的安慰可以帮助他排解消极情绪。父母帮助儿童调节情绪时的行为决定了儿童的自我调节方式,如当孩子不懂得如何处理愤怒情绪时,父母没有及时帮助,等到孩子变得极端恼火时才介入,这会使孩子容易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沮丧,父母以后就很难平息孩子的伤痛,并且孩子也很难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家庭性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儿童的价值观和生活技能进行培养,而情绪调节能力正是走向社会的必备生活技能之一。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言传身教、给予正确的榜样。

猜你喜欢
婴儿调节情绪
婴儿为何睡得多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44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婴儿房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5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婴儿为何会发笑?
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