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祖春
一位20岁的女白领,右大腿上突然长了一个肿块,开始约1厘米大小,逐渐增大,无疼痛,未引起重视,2月后发现增大到2.5厘米左右,在某医院门诊于局麻下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即告知家属该肿块为“良性”。一年后,原手术部位再发肿块,无疼痛,大小约5厘米,至原医院就诊,经针细活检为滑膜肉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上的肿块是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是相对于“硬组织”(骨和软骨)而言的,可以理解成人骨架外覆盖的“筋、皮、肉”,它包括纤维、脂肪、肌肉、滑膜等间叶组织。来源于这些软组织的肿瘤,医学上叫做软组织肿瘤,皮肤上的软组织肿块,俗称“疙瘩”。
软组织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称为肉瘤,它与胃黏膜、食管黏膜等上皮组织所长的肿瘤有所区别,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软组织肿瘤的发病率不高,约占全部肿瘤的1%左右,但它大概有50多种亚型。
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和皮下纤维瘤等。
1.脂肪瘤皮下脂肪瘤是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常发于皮下,也可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一般常见于头、颈、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多见。根据数量可分为孤立性脂肪瘤和多发性脂肪瘤(单个的称为孤立性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2.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引起,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异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一般突出于皮肤表面,无自觉症状,如伴发感染则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症状。
3.血管瘤先天性良性肿瘤,或称为血管畸形,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常见者有两个类型:一是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平坦或稍隆起,俗称“红记”,一般不需处理;二是海绵状血管瘤,由一团粗大壁薄的血管组成,容易破溃,出血不止,应及时切除。
4.皮下纤维瘤该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较小、质硬、光滑。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
恶性的软组织肉瘤,为一类少见恶性肿瘤,以四肢和躯干体壁多见,肢体的近端比远端多见,即大腿较小腿多见,上臂较前臂多见,最常见的表现是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往往伴有疼痛,可发生静息痛(即在静止时疼痛)和夜间痛。发生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肉瘤可引起关节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发生在腹膜后的软组织肉瘤可引起肠梗阻和输尿管梗阻症状,如果已经发生肺转移则有胸痛、咯血等症状。软组织肉瘤往往位置较深,用手感触肿物时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察肿块是否为恶性?主要有以下6点:①肿块较大;②生长较快且有一直生长趋势;③局部皮温高,可见皮肤表面静脉扩张;④疼痛逐渐加重;⑤肿块近期发生明显变化,如溃破、突然生长较快等;⑥出现相应功能障碍。
对于良性单发性脂肪瘤,较小时可以观察,大于3~5厘米,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多发性脂肪瘤,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建议低脂饮食,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对于皮脂腺囊肿,建议手术切除,否则易逐渐增大及增加感染机会,若伴发感染,需消炎后再手术。对于血管瘤,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年龄、类型、部位和深浅等因素而选择治疗方案。
当怀疑肿块为恶性时,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由于软组织肿瘤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复杂,加上发病率较低,非专科医院医生治疗经验较少,局部复发率高,建议到有一定规模的大医院进行规范的外科治疗。
1.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以及PETCT,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另外,对于切除的软组织肿瘤,需进行病理化验,以明确诊断。
2.活检。具体有2种方式,即针细活检和切除活检。针细活检,优点是时间较快,缺点是准确率不如切除活检高,大概85%左右,若是肿块位置比较深,还要在CT或者B超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切检的优点是准确率较高,缺点是要手术,且时间比较长。
3.尽早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