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季林章 姜兴余
摘要 为筛选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生化调节剂,2017年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不同生化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破口期施用勁丰可以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从而使得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产量。
关键词 小麦;生化调节剂;抗倒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16-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倒伏问题已成为制约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上通过合理使用生化调节剂可以有效控制小麦倒伏[1-4]。本试验通过广泛征集优良生化调节剂并开展相关试验,以期筛选出既可以预防小麦倒伏的发生又可以增加小麦产量的调节剂产品,以供生产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泗阳推广示范基地,该基地为稻麦轮作区,土壤类型为淤土,基础地力情况:有机质19.6 g/kg、全氮90 mg/kg、有效磷10.4 mg/kg、速效钾9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江麦919。供试生化调节剂为劲丰、多效唑、烯效唑、春泉矮壮丰、碧护。
1.3 试验设计
试验分2个时期进行,即拔节前期(3月22日下午)设6个处理,分别为劲丰(1.5 kg/hm2)、多效唑(600 g/hm2)、烯效唑(600 g/hm2)、春泉矮壮丰(600 mL/hm2)、碧护(180 g/hm2)和清水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0 m2。各处理均兑水450 kg/hm2喷施。
破口期(4月24日下午)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劲丰(1.5 kg/hm2)、多效唑(300 g/hm2)、烯效唑(300 g/hm2)、春泉矮壮丰(300 mL/hm2)、碧护(180 g/hm2)和清水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 400 m2。各处理均兑水450 kg/hm2喷施。2017年10月24日播种,2018年6月10日收割。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花后15 d和收获期取样测定小麦主茎穗(20株)各节间长度、粗度和基部三节的抗折力,调查穗粒结构、产量性状。收获期小区全部收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拔节前期施用抗倒剂降低了株高,破口期施用劲丰能够降低株高,其他抗倒剂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拔节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是通过降低第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从而提高了抗倒伏能力,但后期穗下节间明显伸长,最终使得株高相对清水对照变化不大。破口期施用劲丰可以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从而使得株高降低,而破口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等抗倒剂对株高影响不大[5]。
从表3可以看出,破口期施用劲丰能够增加穗长和穗粒数,其他抗倒剂对穗长与穗粒数的影响不大。不同处理下小穗数、1粒小穗数、2粒小穗数、3粒小穗数、4粒小穗数、5粒及以上小穗数、退化小穗数未见明显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拔节前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产量略有降低,劲丰、碧护相对清水对照(CK)产量无明显变化。破口期施用劲丰可以明显增加产量,其他抗倒剂处理产量变化不大。究其原因,拔节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虽然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但每穗粒数与千粒重下降致使产量有所降低,而破口期施用劲丰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使最终产量增加[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破口期施用劲丰可以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从而使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由于本试验只进行了1年,上述结论与讨论是从田间调查结果与生产实际综合分析得出,可能与药剂的实际效果有出入,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7-8]。
4 参考文献
[1] 李均乾,徐辰峰,吴燕.不同生化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影响试验总结[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106-108.
[2] 李华伟,陈欢,赵竹,等.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67-73.
[3] 姜鹏.劲丰等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解剖和生理特征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4] 杨文飞,潘德众,朱云林,等.“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5):1-3.
[5] 崔凤娟,熊景龙,张利,等.不同时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9-10.
[6] 顾大路,朱云林,杨文飞,等.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24-126.
[7]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0-25.
[8] 张志强,付晶,王奉芝,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