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凤
摘要 为确定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覆膜时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播前覆膜相比,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均能使马铃薯的物候期提前5~10 d,且覆膜越早,提前天数相应增多,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时期影响不大。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处理之间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播种密度6.00万株/hm2产量最高,播种密度5.25万株/hm2产量最低。
关键词 马铃薯;覆膜时期;种植密度;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6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使土壤水分、土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1]。在适宜种植密度下,马铃薯会最大化增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一是为马铃薯提供了充足的光照;二是有利于马铃薯通风[2];三是有利于马铃薯地下部块茎成长。为此,研究不同覆膜时期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马铃薯产量效应,以掌握该区域内马铃薯最佳覆膜时期及最佳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小山村的梯田地内,土层深层,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陇薯3号。
1.3 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不同覆膜时期和不同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覆膜时期分别是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密度分别为5.25万、6.00万、6.75万株/hm2,共组合9个处理,即秋覆膜密度5.25万株/hm2、秋覆膜密度6.00万株/hm2、秋覆膜密度6.75万株/hm2、顶凌覆膜密度5.25万株/hm2、顶凌覆膜密度6.00万株/hm2、顶凌覆膜密度6.75万株/hm2、播前覆膜密度5.25万株/hm2、播前覆膜密度6.00万株/hm2、播前覆膜密度6.75万株/hm2,其中以秋覆膜密度为6.00万株/hm2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3-4],小区面积为33 m2(5.5 m×6.0 m),试验于4月23日播种,播种前,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农家肥45 t/hm2,全部肥料按小区用量在播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种植方式为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覆膜早,马铃薯的物候期提前,与播前覆膜相比,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后,马铃薯出苗分别提前5 d和3 d,现蕾期分别提前10 d和5 d,开花期分别提前9 d和5 d。在同一覆膜时间,采用不同的種植密度,马铃薯生育期无明显差异。
2.2 产量
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结果见表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F处理=3.02>F0.05=2.59,说明处理间差异显著,F覆膜时间=0.2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与播前覆膜相比,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均能使马铃薯的物候期提前5~10 d,且覆膜越早,提前天数相应增多,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时期影响不大。
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马铃薯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秋覆膜产量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产量最低;在不同密度之间,播种密度6.00万株/hm2产量最高,播种密度5.25万株/hm2产量最低。本试验表明该区域最佳覆膜时期是秋季覆膜,最佳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
4 参考文献
[1] 崔建荣.马铃薯不同膜色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3):3-4.
[2] 张术.马铃薯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控制技术[J].现代园艺,2014(12):27.
[3] 聂唯,王凤新,韩江江,等.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3.
[4] 董新全,肖亚东,王芳.两种覆膜材料下种植密度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18,6(10):21-23.
[5]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等.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28(8):1242-1249.
[6] 宋婷婷,刘斌,寇燕燕,等.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