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10月,浙江获批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当前,浙江正在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努力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最近,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终期评估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全面探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强大动力:前瞻布局,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
浙江省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要思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将其作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来优先培育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推动示范区建设形成了有规划方案、有支持政策、有评估指导、有督查激励的闭环政策体系。每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都将信息经济(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部署。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明确发展定位。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推进大会和专题会议,研究协调重大问题、部署推动重点工作。
一是抓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2014年省政府提出将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首和重中之重,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信息经济升级版,经过深入研究又制定出台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计划,全面谋划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形成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3386”体系,努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较2017年翻一番,建成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二是抓工作机制形成全省合力。2017年2月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2018年底调整为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优化“1+X”领导工作体系,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动员部署。紧扣“三区三中心”建設,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组织实施多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数字大湾区、城市大脑、移动支付之省等十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全省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都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开展数字经济领导干部巡回宣讲和专题培训,不断统一思想,落实各项任务,形成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抓因地制宜促进特色发展。坚持全省一盘棋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协同指导推进,推动全省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涌现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如杭州市提出着力推进“三化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量、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治理应用全国领先的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宁波聚焦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两大领域,努力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升级引领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全国数字技术创新先行区;嘉兴市充分利用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机遇,全力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衢州市坚持“以应用换项目、以市场换产业”,用政府数字化转型撬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四是抓考核激励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数字经济统计及监测体系,将数字经济发展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界定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等7个大类128个行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分类目录并进行定期统计与核算;建立数字经济规模评估模型,对数字经济总量进行测算;设定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和政府与社会数字化等5个方面30余个指标,组织对全省及各市、县(市、区)开展年度综合评价,2014—2017年度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别达116.9%、125.6%、119.8%、115.2%,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建立专项激励措施,对发展数字经济举措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政府开展专项激励,余杭、乐清、南湖等5个县(市、区)获得2018年度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激励。
主攻方向:创新引领,聚焦双轮驱动
坚持把创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省之力和市场化机制、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常规举措,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双轮驱动,着力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焕发新动能。
一是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数字科技创新高地。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攻关和强化标准制(修)订等举措加快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完善“一体双核多点”布局,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支撑具有国家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争创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打下扎实的基础。积极推进阿里达摩院、国家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院等一批引领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化+”,不断提升行业技术话语权,推动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等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争取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杭州。2018年全年新制定数字经济领域“浙江制造”标准80项,参与制(修)订数字经济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实施数字经济科技专项,扶持开展百项重大创新项目(重大基础研究专项25项、重大科技项目75项)。实施核心技术产品的国产替代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网络信息、高端装备、高性能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以及被美国列入“实体经济清单”企业可能被限制或断供的技术与产品,明确攻关任务,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大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力争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14年的2.8%提高到2019年上半年的3.9%,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61.6%,高出全省制造业平均27.1个百分点,且已连续45个月超过50%。
二是把握产业变革机遇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浙江通过创新突破活动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不断涌现,带动数字消费、数字投資和数字贸易,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市场,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实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行动计划,加快推进5G、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谋划布局,积极抢占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新动能加快集聚。组织实施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3192亿元。着力实施集成电路“强芯”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杭州、宁波等6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杭州成为全国第4个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超百亿元城市。大力实施软件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杭州国际软件名城、宁波特色软件名城等建设,软件业务收入从2014年的2438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5200 亿元,年均增长20.8%,近3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速稳居全国规模前十省市前列。实施人工智能“铸脑”行动计划,推进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核心技术智能软硬件及智能终端一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全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5位。
三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将企业上云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制定企业上云标准体系,包括上云指南、评估标准和考核认定等标准,开发建设“企业上云数据监测系统”,制定企业上云工作考核奖补办法,落实1亿元省级财政引导资金,累计上云企业数从2016年的不足5万家增加到2019年上半年的31.45万家,全省重点工业企业上云普及率达65.81%。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supET已入选首批8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在全省开展工业互联网现场推广活动,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全面启动“十百千万”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即分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百项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应用、千项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万企智能化技术改造诊断计划),建立“分行业推进+现场会推广+技术改造考核评价”推进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支撑、智库辅导、金融支持“五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在役机器人从2015年的3.2万台增加到2019年上半年的8.08万台。积极引培数字化服务商,分行业培育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126家,形成“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三级业务模式,助力制造企业加速从“制造”到“智造”转型,浙江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示范领跑、一批骨干优势企业支撑追赶、一大批小微企业紧跟成长”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局面。
活力源泉:开放协同,建平台育生态
浙江将创业创新的“土壤”培育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举措,通过完善双创平台体系,强化数字人才激励,集聚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创新资源,全面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打造数字经济平台激发双创活力。积极整合好政府和企业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推动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和青山湖微纳小镇等成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支持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数字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8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70个,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已成为智慧与资本交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数字经济集聚高地,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初步构建。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构建基于大企业双创平台,如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将云服务、大数据能力和互联网营销资源开放给创业者,为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提供服务。
二是汇聚高层次人才提升数字经济创新竞争力。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逐步从“零敲碎打”到“滚雪球式、成建制式”转变,不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着力实施151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人才培养专项人才计划,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浙商名家”、双创英才、“数字工匠”。组织实施人工智能人才新政,建立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数据库,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发展母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和初创企业。开展青年数字经济“鸿鹄奖”评选,着力挖掘培养具有浙商精神的新时代鸿鹄青年。2018年全省引进数字经济省“千人计划”专家50名、“万人计划”专家26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个、院士专家126人。
三是扶育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浙江省一以贯之地坚持好、维护好民营经济在浙江的主体地位,积极弘扬浙商的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四千精神”,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引领,支持和激励广大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实施百家数字骨干企业扶持行动,分层次开展领军企业“雄鹰计划”、企业上市“凤凰行动”、高成长性企业“雏鹰计划”,着力培育多层次、递进式、大中小微协同共生的企业生态。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阿里云成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企业,海康威视、阿里巴巴、舜宇光学、网易等4家企业入围《福布斯》2018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67家,入选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电子元件百强和互联网百强企业分别达14家、10家、20家和6家,上榜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产业新设小微企业3.2万家,同比增长32.2%,累计达到14.5万家,数字经济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值达到134.59,居全省各行业之首。
四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开放水平。深入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国家战略,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共拓发展空间、共享发展红利。杭州、嘉兴、绍兴、湖州等地主动接轨大上海,承接辐射带动,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外溢效应,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内生动力和外部赋能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推广“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发挥飞出地和飞入地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高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如衢州推广的“创新飞地”,是衢州连通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的重要布局和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抓手。
五是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舉办地的优势,高水平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其打造成全球数字经济高端对话、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发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全球智能经济峰会、云栖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的积极作用,积极承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等高水平活动,通过大会平台推动产业合作和项目落地,吸引全球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优质项目、创新成果和高端资源。为期4天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汇聚64个国家共6万多名嘉宾深入交流分享数字科技创新成果,也不断提升了浙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
坚强保障: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
浙江主动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需求,围绕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共享、率先地方立法、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着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一是实施数字新政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等的支持力度。围绕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加大数字经济领域财政支持力度,2019—2022年省财政计划安排500亿元以上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组建规模100亿元的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联动争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的支持,进一步强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是抓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把“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作为迭代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大举措,“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出全国首个覆盖设区市的省级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掌上浙江”建设深入推进,“浙里办”APP全新迭代上线,全省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63.6%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推动浙江科技大脑、“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统计分析、预警监测、政企互动、动态监测等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深化政务服务,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送信心、送政策,建立全省统一的惠企政策平台,积极推广惠企政策“直通车”温州模式,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无障碍”直通企业,加强惠企政策落实落细。全省20个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应用。全面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应用,积极推动“城市大脑”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海内外推广和输出经验。
三是抓数字治理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现有涉及数字经济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营造开放包容制度环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立法,编制形成《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草案)》,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法》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有益的浙江素材。率先在全国推动数字经济地方立法,《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已被列入2019年省人大立法预备项目,目前正组织起草。推进杭州互联网法院建设,上线“智能立案”系统、“电子签章”精准用印、电子送达平台功能;创设异步审理模式,扩展在线审理的时空范围;上线全球首个司法区块链系统;启动运行互联网发展“司法指数”,发挥监测、评估、预警、引导、激励等功能,揭示互联网发展问题与风险,为全国推动“互联网+审判”治理模式提供浙江样本。大力推广电子发票,2019年上半年全省使用电子发票纳税人户数3.4万户、开票金额368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