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宇 白岚方 孟繁盛
摘要 青贮玉米以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贮藏期长等优势被誉为“饲料之王”,内蒙古赤峰市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为了缓解饲草需求量逐步增加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赤峰市中早熟区优质高产的青贮玉米品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以先玉335作为对照品种,以沈玉801、利禾1号等33个玉米品种作为参试品种,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籽粒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玉33、利禾1号、京科青贮205适宜赤峰地区青贮玉米种植。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种;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46-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Silage corn is known as the "king of feed",because of its rich nutrient,low production cost and long storage period. Chifeng City in Inner Mongolia is a developed area for animal husbandry.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demand for forage,it is necessary to screen the suitable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silage maize varieties in the early-maturing areas of this city. In this study,Xianyu 335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variety,33 maize varieties(including Shenyu 801,Lihe 1,etc.) were used as test varieties,the growth period,agronomic traits,fresh grass yield,dry matter yield and grain yield of each variet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enyu 33,Lihe 1 and Jingke 205 were suitable for silage corn planting in Chifeng area.
Key words silage corn variety;fresh grass yield;dry matter yield;grain yield;Chifeng Inner Mongolia
青貯玉米,又称青饲玉米,是一类玉米的总称[1]。青贮玉米具有营养价值高、吸收率良好、适口性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为全世界畜牧大国所青睐[2-3]。青贮玉米按其用途划分为3种类型,即青贮专用型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和粮饲通用型玉米[4-5]。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农牧发达国家已开始大量种植青饲玉米,我国的青贮玉米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但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改善紧迫的供求关系,国家决定大力推广青贮玉米,拓宽玉米转换途径[6-7]。
筛选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需要考虑到生育期、产量、抗倒伏性等性状[8]。逯海林等[9]在内蒙古商都县进行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发现,沁单712、中北410(包衣)、中北410(不包衣)、秦龙9号适宜该地区种植;冯淑华等[10]通过分析比较各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等,筛选出龙辐208适合黑龙江省青贮玉米;高丽辉等[11]研究发现,北农青贮368、北农青贮208等5个品种适宜通辽地区青贮玉米种植上。随着内蒙古赤峰地区奶牛养殖规模的增加,青贮饲料不足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还未有赤峰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筛选的报道,本试验通过对比33个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明确赤峰地区适宜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赤峰市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南地村,海拔560 m。玉米生育期内降水354.2 mm,高于常年(38.3 mm),需水关键期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雨267.1 mm,高于常年(84.6 mm);日照总时数1 405 h;5月上旬和中旬的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出苗整齐迅速;初霜冻9月27日,推迟7 d左右,有效积温为3 015.0 ℃,无风灾、雹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34个,分别是沈玉801、利禾1号、北农青贮3740、丹玉402、东裕120、京科青贮205、京科青贮301、雅玉青贮116、雅玉青贮158、玉龙7899、吉龙369、金艾130、金艾588、金创998、金岭青贮10号、金田11号、金园15、辽单588、美锋969、SN696、32D22、先玉1580、先玉1692、鑫玉518、鑫贮2号、种星618、种星619、种星青饲1号、东科301、KXA4574、京华8号、沈玉33、东单606、先玉335。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先玉335作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约为20 m2。于2017年5月8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7.5万株/hm2,于4月16日施入硫包衣缓控释掺混肥料600 kg/hm2,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田。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农艺性状。在乳线达到1/2时,随意抽取10株玉米,测量其株高、穗位、茎粗、绿叶数等相关指标[12]。
1.4.2 鲜草产量测定。在青贮收获时从地上部20 cm处全株刈割。收获后立即称重,得到小区鲜草产量,后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1.4.3 生物产量测定。从小区中选取长势均匀的10株玉米,将样品切成段,放入鼓风干燥箱于105 ℃杀青120 min,然后在80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1.4.4 籽粒产量。籽粒成熟期收获,每个小区连续收获10株果穗,调查穗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小区剩余玉米全部收获称其鲜重。考种时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的谷物水分测量仪(PM-8188)测定籽粒含水量(%),折算为含水量14%的玉米籽粒产量。
1.5 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物候期比较
物候期是筛选青贮玉米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1可知,各青贮玉米品种出苗期均为5月17日,抽雄期在7月7—22日之间,吐丝期7月9—24日,乳线1/2时进行青贮收获(9月5—18日),10月5日进行籽粒收获,从出苗至青贮收获的天数在111~124 d之间;雅玉青贮116、吉龙369和金田11号生育期最短,为111 d;北农青贮3740、丹玉402、东裕120等12个品种收获期最晚,共124 d;对照品种先玉335(CK)从出苗至收获共118 d,利禾1号、京科青贮301、金艾130、金创998等11个品种生育期均少于先玉335(CK);赤峰市初霜期在9月27日,较往年推迟了7 d左右,在初霜期之前各品种乳线均达到了1/2。
2.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株高、穗位、茎粗等性状与玉米植株的抗倒伏、倒折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由表2可知,在参试的玉米品种中,株高在243~358 cm之间,金艾130株高最高,为358 cm;东裕120、种星青饲1号、金艾588等20个品种株高均>300 cm,属于高秆品种;金田11号株高最矮,为243 cm。所有参试品种穗位高在70~182 cm之间,其中鑫玉518穗位最高,为182 cm;雅玉青贮116穗位最低,为70 cm。各青贮玉米品种茎粗差异不大,除了东裕120、辽单588、鑫玉518、东科301、KXA4574和东单606等6个品种的茎粗在26 mm以上,其余各品种的茎粗均在22 mm左右。穗位与株高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过对各个青贮玉米品种对比发现,各玉米品种穗位与株高比值在0.32~0.54之间,有25个品种的比值高于对照先玉335(CK,比值为0.36);金岭青贮10號、鑫玉518、沈玉33穗位与株高比值均>0.5;金田11号比值最小,为0.32。绿叶数是体现青贮玉米品种持绿性的一个指标,各青贮玉米品种绿叶数在9~16片之间,雅玉青贮116绿叶数最少,为9片;鑫玉518绿叶数最多,为16片;对照先玉335(CK)有11片。赤峰地区各品种倒伏和倒折情况较为严重。东裕120、京科青贮301、玉龙7899、丹玉402倒伏率超过40%,其中东裕120倒伏率最高,为70%;先玉335、沈玉801、利禾1号、北农青贮3740、京科青贮205、吉龙369、金岭青贮10号、沈玉338倒伏率在1%~10%之间;其余品种无倒伏情况。雅玉青贮158、吉龙369、金艾588、金岭青贮10号、东科301倒折率超过了40%;雅玉青贮158倒折率最高,为60%;先玉335、雅玉青贮116、玉龙7899、辽单588、美锋969、种星青饲1号及KXA4574倒折率在1%~20%之间;其余品种无倒折情况发生。先玉335、沈玉801、利禾1号等14个品种的空秆率为0.34%~5.17%,先玉335、沈玉801等10个品种的双穗率为0.36%~3.45%。
2.3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产量比较
各品种鲜草产量在43 712.25~76 328.40 kg/hm2之间,干物质产量为17 776.35~49 494.90 kg/hm2,植株含水量为40.67%~64.85%;对照先玉335(CK)鲜草产量、干物质含量、植株含水量分别为56 685.45 kg/hm2、30 606.75 kg/hm2、53.8%。由表3可知,干鲜重均较对照先玉335(CK)高的品种共有20个,其中鑫玉518鲜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为76 328.40、49 494.90 kg/hm2,较对照先玉335(CK)分别增产34.645%、61.71%;金田11号鲜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最低,分别为43 172.25、17 776.35 kg/hm2;丹玉402、京科青贮205、东裕120、鑫贮2号、种星青饲1号鲜草产量在67 500 kg/hm2以上,较对照先玉335(CK)分别增产32.14%、25.97%、25.34%、24.98%及20.19%;此外,北农青贮3740、利禾1号等15个品种鲜草产量较对照先玉335(CK)增加1.95%~19.16%。京科青贮205、东裕120、丹玉402、鑫贮2号、种星青饲1号、北农青贮3740、种星618干物质产量在39 839.70~45 201.15 kg/hm2之间,分别较对照先玉335(CK)高47.68%、44.35%、40.15%、36.00%、34.24%、30.17%、30.16%;各青贮玉米籽粒收获时含水量在19.7%~32.6%之间,在14%含水量下籽粒产量在10 979.25~16 003.20 kg/hm2范围内,对照先玉335(CK)籽粒产量为14 283.00 kg/hm2,其中,有12个品种籽粒产量较对照先玉335(CK)高。
以青贮收获时乳线位置达到1/2,倒伏、倒折率<10%,且收获时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均大于对照先玉335(CK)为指标,赤峰地区2017年干鲜重均在第二象限,籽粒产量在第一象限,且符合倒伏/折<10%的品种共3个,分别为沈玉33、利禾1号、京科青贮205,这3个品种可作为赤峰地区适宜种植的青贮玉米推荐品种,其平均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先玉335(CK)提高了10%、20%、9%。
2.4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考种情况
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是体现植物籽粒构成因素的指标。由表4可知,各青贮玉米品种百粒重在29.6~48.4 g之间,穗行数在16~20行之间,行粒数在30~51粒之间。京华8号百粒重最高,为48.4 g;北农青贮3740、东科301均在44 g以上;除鑫玉518百粒重为29.6 g,剩余品种均在33 g以上。穗行数各个品种间相差不大,先玉1692、沈玉33、沈玉801、鑫贮2号穗行数最多,为20行;北农青贮3740、京华8号穗行数最少,为16行。各青贮玉米品种行粒数相差较大,东单606行粒数最多,为51粒;先玉1692、金岭青贮10号、丹玉402等9个品种行粒数均在40粒以上;金田11号、京科青贮301行粒数最少,为30粒。
2.5 產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青贮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5),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以及干物质含量与株高、穗位高、茎粗、绿叶数成极度显著正相关,其中绿叶数与生物产量及干物质含量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633**、0.641**;行粒数与干物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r=-0.251**);籽粒产量与行粒数相关性最较高,r值为0.251,与绿叶数成负相关(r=-0.029)。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青贮杂交种应该满足下列条件:适时收获(乳熟期至蜡熟期)的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在30%~40%之间,干物质产量为25 000 kg/hm2 [4]。本试验结果表明,各青贮玉米品种在初霜期来之前各品种乳线位置均达到了1/2,株高在240~358 cm之间,赤峰地区在2017年无重大病虫害发生,倒伏及倒折情况较为严重。段 珍等[13]认为,具体选用青贮玉米品种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获得更高的饲料生物量和干物质量,本研究中,有21个品种鲜草产量以及24个品种干物质产量分别较对照先玉335高出了1.95%~34.64%以及3.96%~61.71%,且绿叶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近些年,农民在种植青贮玉米时更加倾向于粮饲兼用型品种。因此,籽粒产量也成为品种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选用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从而减少烘干成本是当前转变玉米生产方式的主要途径[14-15]。本研究综合比较丰产性、籽粒含水量,筛选出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利禾1号、雅玉青贮158、金创998、雅玉青贮116、金田11号、金科青贮205、沈玉33、32D22。综合比较33个参试品种发现,沈玉33、利禾1号、京科青贮205适宜赤峰地区青贮玉米种植。这3个品种青贮收获时干鲜重产量以及籽粒产量较对照先玉335高出9%以上,倒伏、倒折率在10%以内,且生育时期适宜,既可作为青贮玉米收获,也可作为籽粒玉米收获。赤峰地区2017年初霜期较往年推迟7 d左右,下一步建议重复在赤峰地区进行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4 参考文献
[1] 刘祖钊,刘杰,何静.青贮玉米的概念分类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98-99.
[2] 张吉旺,胡昌浩,王空军,等.不同类型玉米饲用营养价值比较[J].作物学报,2003,29(6):951-954.
[3] 玉柱,韩建国,孙启忠.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9.
[4] 潘金豹,张秋芝,郝玉兰,等.中国青贮玉米育种的策略和目标[J].玉米科学,2002,10(4):3-4.
[5] 华和春,郭丛阳,愈海,等.粮饲兼用玉米西星糯玉米1号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草业科学,2009,26(3):118-121.
[6] 张晓庆,穆怀彬,侯向阳,等.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54-57.
[7] 马梅,王明利,达丽.内蒙古“粮改饲”政策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9,55(1):147-150.
[8] 刘祖钊,刘杰,何静.青贮玉米的概念分类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98-99.
[9] 逯海林,王彦田,白树林,等.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J].基层农技推广,2016,4(7):43-45.
[10] 冯淑华,李伟忠,李晶.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J].草原与草坪,2011,31(2):38-40.
[11] 高丽辉,王东,王立伟,等.适合通辽地区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4):84-87.
[12] 段震宇,王婷,桑志勤,等.不同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J].草业科学,2018,35(4):891-899.
[13] 段珍,张红梅,张建华,等.浅谈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J].饲料研究,2017(9):4-6.
[14] 赵如浪,王永宏,李少昆,等.宁夏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初步筛选[J].玉米科学,2019,27(1):130-135.
[15] 柴宗文,王克如,郭银巧,等.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36-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