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林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536000)
无论是普通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或者大学本科院校,钳工实训都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程[1]。许多制造行业需要钳工,其主要工作涉及零件的加工、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修理,一直有着“万能工种”的说法。即使现代企业中自动化设备已经占主导地位,但钳工依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职业教育中钳工实训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开展其他专业实训课程,乃至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都有重要作用。做好钳工实训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但首先要找出钳工实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钳工技能作为一种实用性技能,各个院校在对钳工实训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时候,多参考或者沿用机械加工行业对钳工技能人员的培训模式。在本人九年的钳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对多所院校走访学习,对钳工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传统“老师示范+学生练习”模式对于强化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有积极作用。但实训零件案例相对固定,缺乏新意,操作动作训练单调且机械,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加之钳工操作多以手工为主,过程长、累、脏,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焦躁情绪,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较大影响。
在很多职业院校钳工实训教学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相互分离,造成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变成机械的模仿老师操作,或者完全凭个人感觉进行操作,达不到钳工实训的训练目的。
目前,高校新生已经是零零后,自我的意识强,强调个性化。当代社会的各类信息冲击着他们,大部分学生对于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有很强的依赖性。多数学生从小生活安逸,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对既苦又累的钳工实训提不起兴趣。
钳工实训在一些院校往往处于边缘化,学生对钳工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传统的钳工实训课程大都强调学生通过为期一周或者两周的钳工实训课程学得一门技能。往往忽略了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意识等等。
钳工实训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现在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信息接受面广、思维活跃的零零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和个性化要求高。保守固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可行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一些特点:引导性、可选择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指导型模式,但是零零后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往往很难得到学生的响应,现在的学生更乐于和老师处以平等条件的前提下以交流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用平等的交流来引导学生学习的,而非接受老师权威性的指导。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要求教师在钳工实训教学中按照配套的教材进行授课,教材中所涉及的零件案例十分有限,可选择性较低。而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钳工实训教学中可以提供零件案例应该尽可能的增加,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制作的零件,磨练他们的技能。
实训不等于只动手,钳工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不应该割裂开,提倡一体化教学,但是具体方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训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情况灵活调整理论和实践内容及时间长短,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若二者割裂开,则会造成理论过于枯燥,实践过于疲劳,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理实互补。
钳工实训教学模式需要开放性,首先实践项目可以多元化,学生在完成常规的零件制作后,由其充分发挥主观创造力,根据自己的构思,利用钳工基本技能制作一些金属工艺品,并根据作品最终成型效果对其予以评价。
传统的钳工实训课程与各个专业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对应性,只是按照钳工基本技能的结构实行由分解项目到综合项目的教学方式,强调是动作规范性和操作技巧之间的关系,缺少在实际工作情景中的综合强化,实际上无法发挥钳工实训教学丰富学生职业内涵的作用,只起到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志品格、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的培养[2]。高校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职业品质好良好的职业素养。机电类专业实际涵盖的具体专业非常的广泛,即便作为万能工种的钳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也应该有差异化。例如港口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侧重于维修或者装配的内容,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学生则要侧重于钣金的内容。实际就是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围绕学生进行模拟化教学,强化钳工实训与其未来工作的关联度,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达到丰富学生职业内涵,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
所谓实训即是实际工作模拟训练,钳工实训教学应该跳出传统课堂的概念,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实训课堂转变成企业车间呈现给学生。推动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将学生定义为企业员工。将学生被动完成实训任务变成其主动承担工作责任。按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服从意识、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
加强企业“6S”管理内涵在钳工实训的应用,强调钳工实训必须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严格要求学生在钳工实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心、精准、精确、精美,强化学生对职业规范的训练[2]。
正面利用学生特有竞争心理,适时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设立个人挑战赛或者团体综合赛。利用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积极性,提升兴趣,促进学生间相互观摩和交流学习,有利于纠正错误姿势,提高操作规范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直面他人竞争,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规范作业的意识、精益求精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以赛促练,让学生自己成为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有力推手。
钳工实训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学生理应成为钳工实训各个环节的主体,其中也包括最终评价环节。传统评价模式中,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评价标准的一致,但是学生最终仅获得一个代表分数的数字,剥夺了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反思。新的评价模式可尝试将教师评价主体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采用分组交叉互评的模式,教师监督检查,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会潜意识的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之比较,完成自我检查与反思。同时可以有效强化对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使用掌握。
学生进一步巩固金属材料、手工加工、机械基础及工量具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拓展学生对于机械装配调试和维修保养工艺步骤的认识。
以多元训练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将显著提高,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让学生自觉地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赛代练,强化管理,严格要求。通过钳工实训,学生能吃得苦、耐住性子、沉得下心,既具备竞争的意识,又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时代在变,钳工实训的目的也在不断深化。以往的实训目标更多的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现在应侧重于打破惯性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另外钳工实训的实训内容、训练方法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使钳工实训课程的内涵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实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学生本位,围绕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的特点,变换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重视钳工这项基本技能,积极主动去磨练自己的钳工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