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舜 王 琳/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杜 娟/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粪污的及时有效处理成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市家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状况,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京市溧水区通过现场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区内6家典型的家禽养殖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目前南京地区家禽养殖场粪便在循环农业中利用状况,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进家禽养殖粪便生态循环利用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溧水是目前南京市家禽养殖较多的地区,2016年起,溧水全面开展了养殖场的整治行动,陆续关停了187家养殖场。经过大力整治,家禽养殖企业基本做到了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溧水家禽养殖以蛋鸡为主,本次调研的6家企业均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量最大的为20万羽,最小的为3.8万羽,平均养殖量为13.5万羽,养殖种类均为蛋鸡,5家生产商品鸡蛋,1家生产孵化苗鸡用蛋。养殖场分布在溧水区的东屏镇、白马镇、石湫镇和洪蓝镇,养殖方式主要为规模化层叠笼养。6家养殖场鸡粪年产量最少的为900吨,最多的达8000吨,鸡粪收集方式主要为履带式清粪机和刮粪板,其中履带机占95%左右,收集的鸡粪中干鸡粪达90%以上。各企业鸡粪收集后基本可以做到无害化处理,其中3家企业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3家企业由周边专业从事鸡粪收购的个体户收集后统一处理。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制作有机肥、常规发酵池发酵、条垛发酵1-2周后还田和发酵罐高温发酵处理后还田。各企业处理能力有差异,其中1家企业自建有机肥厂,可以完全消纳自产鸡粪;1家企业养殖场周边绿化苗木种植量较大,可以及时消纳自产鸡粪;其他4家企业鸡粪均存在需求不均衡造成消纳压力大的问题。除周边苗木种植量大的企业对鸡粪处理现状较满意外,其他企业均反应鸡粪处理成本较高。
资源化利用不够。从调研结果来看,各企业基本解决了家禽粪便无害化问题,但资源化利用不够。目前无害化后的物料主要用于苗木生产领域,因为木本植物相对不易烧苗,对肥料腐熟度要求不是很高。在大田中利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破解。
种养结合还需更紧密。种养结合是解决畜禽粪便利用的有效途径。调研中发现,1家企业由于养殖场周边苗木种植业发达,鸡粪不但能及时处理掉,还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尚有不少养殖场与配套种植业的规模不匹配,与有机肥生产企业缺少合作,导致资源化利用链条不通畅。
从业人员素质还需提高。调研发现,家禽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对种养结合处理畜禽粪便的认识高度不够,部分人员认为种养结合仅仅为了治污,还没有达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高度。少数企业种养分工合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结合不够紧密。
科技支撑体系有待完善。养殖场缺少鸡粪资源化技术和相关的服务体系,部分养殖场反映鸡粪的无害化处理和销售都是各企业自行解决,处理成本高。发酵罐作为更先进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投入资金较大,虽然政府以项目形式补贴部分费用,但运行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有待普及。
统筹规划种养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南京种植业的规模不大,而种养结合是以就近为原则的,因此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养殖产生的粪便量、处理后粪便中的养分供应量、周边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土地承载能力等因素,不能一味追求体量而不注意实际情况。统筹区域种植产业,有目标地发展养殖业,以生态为着眼点,循环利用为方式,结合南京休闲观光农业的特点,多样化发展,把生态循环上的断链连接起来,突出循环农业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整体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真正做到种养平衡,以地定畜,实现种养有机结合。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种养结合模式的推广应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审的条件,提高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积极性,建立更多实用、易用、好用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降低循环链各环节的利用成本,支撑产业发展。相关服务和技术培训应为新型职业农民输入多元化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原则,促进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一主多元”的新型、高效的循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支持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服务,在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经济中,为农民提供标准化技术、融资担保等支持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循环农业的政策法规需遵循切合实际、尊重科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政策法规的实施要有渐进性和长效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参考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来完善政策法规。同时,充分利用媒体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加强全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特别要让从业者提高认识,理解“生态”才是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最终目标,将农业生态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