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霞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发展阶段,对于大部分事物的认知是处于空白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具有奠定作用。美术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会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审美理念,以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推动文明社会的建设。但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审美态度的培养,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性格特点以及学科特点进行教育教学,以期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单纯地认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是没有作用的,应当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主流学科的学习之上,甚至部分教师会将自己的课让给其他主流学科的教师教学。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画画就是一种不务正业、不学无术,耽误学生的学习。殊不知,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学科,它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景象在头脑中进行再次创造与想象,从而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势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如果我们一味地制止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失去正确的引导,那么这将是一次失败的素质教育体验,更是不符合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唯有教师与家长充分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的美术教师也是存在问题的,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如衣饰服装的搭配、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品评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美与丑常常存在我们的身边,美与丑也是一组相对概念,有美才会有丑。而如何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就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当学生从一个事物的外在形态开始认识到它的内在含义,这将会加强他们对于美感的感知能力,从而影响其鉴赏的深度。学生只有学会了具体的鉴赏方法,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感知与分辨美和丑。例如,在动物王国的绘画教学之中,美术教师就可在课堂开始之前带来一幅粗制滥造和精美绝伦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挑选出一幅美的作品。这时大部分学生肯定是能够挑选出来的,但是,当教师询问他们理由时,他们往往是哑口无言的。这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从美学角度给出解释。而我们的美术课程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这一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认识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丑的。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审美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学生大脑想象力,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当学生具备认识美的能力时,就需要开始往鉴赏美的能力进化,需要学会如何鉴赏真善美与假丑恶,对于健全学生人格而言也有着重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性格爱好不同,因此他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育,通过培养让学生学会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美育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我们的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目的。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制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过往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与单调。对此,在课堂教学之中,美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以此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影子游戏》的课程教学之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借助手影游戏进行导入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先活跃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手影,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带来小狗、大象,有的学生还可能带来蛇等动物,教师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引出本次课题,同时让学生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充满了期待。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内心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很纯粹的,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眼中的事物和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因此,这就告诫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单从成人的世界进行教学,而是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审美体验,在具体教学之中,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借助其他辅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例如,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张白纸,要求在纸张中央画一个正圆形,其他的东西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添加,以此画出自己心目中美的事物。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给这个正圆形涂满一层金黄,并在下方画出一家三口的场景,寓意着团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画一个笑脸,象征着快乐等等。这都是学生心目中美好的期待,当教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创作想法时,他们的审美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不同的学生对作品有不同的诠释,这也会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探讨出更有深度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其主要还是源自生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的学习更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具体教学之中,我们的美术教师应当更加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价值,同时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体验美、创造美的机会。例如,在关于大自然景物的教学之中,教师就可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来到植物园进行参与,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一种植物的特性,并且还能在头脑中进行再次想象。当学生回到学校之后,要求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绘画下来。这不仅是一种体验课程,同时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考验,唯有那些用心观察与体会的学生才能将其绘画出来。当再有第二次这样的活动时,他们就会更加仔细地进行观察,将叶子的纹路以及生长习性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对这些植物更是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当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不仅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就连审美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可见,多贴近学生生活,多让学生去感受与体验才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元素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多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个评价,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创造能力并不是我们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导致部分学生的独创力以及艺术品位会被我们的教师所忽略,发现不了学生作品中优秀的元素。对此,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换一种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鉴赏经典作品的形式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同一幅作品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他们看到的与我们成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当他们在鉴赏经典作品时也是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有时甚至会比我们更优秀,即使存在不当之处也能让我们教师迅速找到症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不仅更好地挖掘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教学过程,同时更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美术教学之中我们的教师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美术知识的教学之时,同时也需要兼顾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性格特点。此外还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展开教学,通过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目的,以此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