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明
周末去一所中职学校办事,在学校门口正好遇到一位前来参观学校的家长。她先是跟门卫了解情况,然后仔细去察看教室、寝室和食堂。我问她对这所示范性学校是否满意,她听到我问话,立即警觉起来,在确认我的身份后才对我说:“不是我不相信你,现在为了招生什么人都有。学校好不好,我还是要自己去看。”我问她看中了学校没有,她说还没有,觉得职业学校都差不多。我又问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什么专业,将来有什么要求,她只是说希望学校能够管理严格,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跟这位家长的简短交流引起我一些思考:现在高中阶段实行普职分流比例大体相当的措施,为了保证孩子有学上,大部分家长知道孩子上不了普高后愿意选择中职。家长的要求也不高,希望学校管理严格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但是,选择一所什么样的中职学校,却是令家长困惑的难题。莫说学生家长,就是我这位老职教,要帮助学生选一所合适的学校也感到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刚初中毕业的孩子,职业生涯甚至还没开始,究竟什么专业适合他(她),将来他(她)能从事什么,实在不敢下结论。二是大部分职校都长得一个样,除了校园环境等硬件条件有所差别外,究竟哪所学校办学质量特别突出,还真不好下结论,甚至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也很难分辨出特别之处。如果单看广告,一些缺师资、缺设备、缺场地的民办学校甚至比公办学校宣传得更有诱惑性,更让家长眼花缭乱。
这些年,我们加大了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了办学条件,一些职业学校开始建得漂漂亮亮。学校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办学特色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学质量与家长、企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特色不鲜明。家长选择学校困难,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特色。学校没有特色,首先是专业没有特色或者说是专业特色不鲜明。不少学校专业设置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办学基础,而是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开设什么专业。你有我有,导致各校专业趋同,毫无特色。二是办学质量不突出。上面提到的这位家长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孩子能考上普通高中就好了,普通高中选择没有这么困难。”为什么普通高中选择就没有这么难呢?她说,市区几所普通高中的水平摆在这里,成绩最好的上A 中,成绩一般的上B 中,对号入座就行,而反观职业学校则很难分出伯仲。学校质量不分伯仲,看起来是均衡发展,实际上却是没有特色和质量不高的表现。如果质量都高,家长只要根据孩子喜欢的专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选择就可以了。当然,基于中职学校的“双导向”定位,这里所说的“质量”既包括就业质量也包括升学质量。目前就业质量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就业率高但认可度低,高质量的就业还没有普遍实现。三是学风让人不放心。也许是受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在家长心目中,职业学校校风校纪就是让人不放心,甚至担心自己的孩子到职校会被带坏。如果专业无特色、质量无优势、学风无保证,又怎能让家长和学生从“长得一样”的学校中迅速做出选择呢?看来硬件建设上来后,软件建设将是中职学校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实行差异化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质职业学校。学校特色表现的形态是多样的。就职业学校来说,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要么是专业有特色,要么是就业有特色。当然,各方面都有特色,那自然求之不得。就专业来说,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快专业群建设,以专业群为基础形成学校专业特色,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专科”学校。专业群建设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专业拼合在一起,而是对接产业链,将同一产业链上的相关专业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服务产业链的专业集群。因此,专业群的专业是可以跨大类的。比如,汽车类专业群可以包括营销、维修等专业,在专业大类上跨了财经商贸和交通运输两个类别。如果各校形成了以专业群为特色的办学定位,即使是同一名称的专业也会错位发展,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尤其要加快专业群的建设,通过专业群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是实行专业大类招生,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职业教育。现在普通高校都开始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大学一年级强化通识教育,到大二、大三时再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职学生入学时都是未成年人,刚从初中学校毕业,对职业毫无认知,甚至尚且无法确定兴趣爱好,这时让他们选择学习什么专业实在有点困难。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也有劣势智能。在学生对专业缺乏认知的情况下,不建议过早地对其进行专业分流。中职学校可以到二年级再进行专业分流,一年级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学习,为可持续性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认识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三是狠抓校风建设,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所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校风,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校风由教风和学风组成。对职校来说,一方面要狠抓教风,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精于教学、乐于言传身教的优良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基于中职生的特点,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培养一批遵纪守规、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中职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