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农民增收长效路径

2019-01-14 21:06:12吴桂玲管东松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体农民农业

吴桂玲 管东松/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按照对标找差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区重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居民增收。2016至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

五举促进农民增收

念好“创”字诀,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民开展农家乐等三产创业;以小微企业为抓手,鼓励更多“三有农民”(有资本、有技术、有经营头脑)投资办厂,全力推进农民二产创业;以家庭经营为抓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鼓励一批能人直接从事家庭农林牧副渔一产经营,全力推进农民一产创业。

念好“合”字诀,增加农民合作性收入。全力引导农民加入“四大”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全区着重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等四大合作组织。通过推动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念好“转”字诀,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健全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农民的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一产安置一批、采取做强二产转移一批、繁荣三产吸纳一批、放大投资带动一批、扩大劳务输出一批等措施,全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念好“活”字诀,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抢抓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机遇,多方盘活农村集体“三资”,指导更多的农民科学理财。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出租、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长期流转承包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分享“三权分置”改革红利。

念好“加”字诀,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逐年提高惠农补贴标准,2018年耕保补贴按300元/亩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由2016年115元/亩增加到2018年的120元/亩。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严格按照补贴发放规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增加农民收入。

明确农民增收短板

缺少产业带动。街镇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不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任务重,经营项目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不够,农民通过休闲农业收入增长率不稳定。

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2018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 80.7%,家庭经营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占7.1%、9.2%和3% ,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农民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有待进一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对农业新经济带动能力有限,同时在扩大生产规模上还存在融资手续繁杂、授信担保困难等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全区96个涉农村居主要依靠资源租赁和财政转移解决运转问题,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小,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据统计,2018年,全区村级经营性净收入1.55亿元,村均161.8万元。

建立增收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增动能,为农民增收激发活力。一是释放土地权能促增收。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在出让、租赁、入股等方面享有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待遇,实现农民公平分享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二是提高股份分红促增收。积极扶持和引导村居集体参与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社区股份合作社经营效益和分红标准,让农民持股分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促增收。在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围绕资源重整、联合发展、特色经营等路径,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分享集体资产增值收益。

融合一二三产业拓空间,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径。一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开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由单一的种养殖转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展营利空间,加速农业“接二连三”,提升竞争力。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拓宽增收路径。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通过项目带动,发展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等农业休闲旅游业,让农民就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实现增收。三是重点项目带动拓宽增收路径。重点建设以“地球之窗+X”主题公园为龙头,以竹镇体育休闲基地、程桥恒大现代农业园区、平山养生基地、横梁“e田园”、龙袍通航小镇、长江湿地公园等项目为延伸的项目群,打造绿色发展经济带,走出一条兴产业、促创业、带就业的增收之路。

加强技能培训提素质,为农民增收提升能力。一是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实施青年大学生“聚合计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通过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对乡土人才的关注、培养和使用。强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导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领军人物。二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突出全面提高区内农民素质,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加快农民职业化进程,重点抓好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农民、巾帼巧手、合作组织负责人、经纪人等主体培训,强化对青年农技人才的技能培训、创业辅导和政策服务,打造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三大”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市场销路,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提高技能打工收入。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加快推进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由体能型打工向技能型打工转变,提高农民技能性务工收入。积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借助农业电商平台,鼓励农民实施“互联网+”创业,销售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确保广大农户增产又增收。

强化帮促夯基础,为农民增收补足“短板”。一是完善保障政策筑牢帮扶底线。强化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两项政策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家庭成员有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及时按程序纳入低保,实现政策性兜底。二是聚焦重点帮扶对象精准施策。以未脱贫的一般贫困户为重点,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低收入人口,提供购岗(荐岗、自主择业)就业、初始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村级新增公益性岗位全面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公益性购岗工资增长机制。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到村实现“全覆盖”。动员区级机关部门、企业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确保社会力量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实现“全覆盖”。□

猜你喜欢
集体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