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江苏达实久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引入BIM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建筑行业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装饰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改革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地引入BIM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提高整体的科学性以及高效性。
三维建模是BIM技术的巨大特色,这项技术能够将平面设计图通过一定绘图工具转换为三维图像,在没有装饰施工之前形成效果图,为设计效果提供参考。同时BIM技术的形成的三维模型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更改调整的,建立三维模型改变了设计方案审核和检查的方式,同时也为设计方案的更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便利,业主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直观的看到装饰装修的设计效果,方便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调整,达到理想效果。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行业和信息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BIM技术,其是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以及信息之间的传递和共享。通过物理参数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数据,被叫做BIM信息和BIM数据,通过建立建筑对象三维模型的过程和资料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个过程被叫做BIM建模。BIM在建模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实现数据增删和改查功能,同时也能够时间整个过程的共享,更好地确保建筑对象信息能够在各个利益之间进行有效传递。
BIM技术能够对用户的装修信息进行分析包括采光、通风、噪音、明亮度等,能够更合理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建筑装修中十分重要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也能做出设计模拟。BIM的优势在这点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能够集中体现所有专业的仿真模型,使设计人员能够对设计的整体性有直观的了解,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装饰装修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进行设计工作和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中设计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对于整体的建设造成很大影响,能够影响到整体的建设质量,需要引起重视。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案主要是通过图纸来进行呈现,通过二维平面进行操作,但是在进行设计图纸检验的过程中,凭借相关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使得施工与设计出现不符的情况,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要求,出现很多的问题。同时还容易出现返工的情况,对于业主和装饰公司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中。但是通过基于BIM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保障整体的设计要求,都是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施工前期借助三维测绘技术将现场基建和机电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数据抓取,将所采集的信息和BIM模型相比较,找到所采集信息和BIM模型的差异所在,并分析差异值是否对最终装饰结果是否有影响,若存在有影响之处,则需要及时将问题向上级如业主或者总包人员反馈,避免因为此问题影响项目实施成本和延误工期等问题的发生
1.施工前期的项目交底
遵循前期测量的相关数据进行装饰对象的生产和加工,安装及制作,在进场施工前对施工工作进行可视化的逐级交底,交底要具体到个人。明确运用BIM技术的检查和测量方法、后续控制的关键项点和瓶颈点,若未进行施工交底工作不可进入施工场地内部进行施工。
2.绘制装饰
BIM模型将BIM基础模型导入到装饰BIM软件中,绘制BIM的装饰模型,目前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环境、材料的价格以及参数标准等相关特性,从而能够合理的进行样板的选择,制定标准族库,根据室内装修的各个部位进行装饰面的位置以及墙体做事面、吊顶、门窗等多个构建的三维模型设计。在进行装饰装修模型上深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室内装饰面层和构件的位置,统计以及计算和施工图的导入等,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相关信息的选择,对于隐蔽和需要细化的关键部分需要重点进行分析,感觉各个要求进行节点的控制,从而确保整体的要求达到标准。
3.材料的生产和进场
技术交底完成后,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参数进行下单制作,明确控制的重点对象,比如一些制造过程比较复杂的饰面、钢结构等。以上构件和饰面在装修合同签订前就应该明确按照BIM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制造和生产,材料和构件进场后,需与BIM模型进行参数的对比后,无尺寸差异或者尺寸差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方可进行材料的安装工作
4.碰撞检查
将装饰BIM模型导入到碰撞检查软件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碰撞检查,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给排水、暖通等方面。系统的进行这个过程的检查,并且做好扫描,能够精确的进行洞口的预留,有效地识别各个构建,同时自动的生成碰撞检测报告,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修改,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整体的效果,提高整体的空间感以及质量。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革新,BIM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优化,为了和工程信息状态保持一致,技术人员也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的更新和维护。验收是工程建筑施工的重要一步,在装饰装修施工竣工后,需要对其进行验收,保证构件的完好,同时保证装饰装修的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可以借助BIM技术建模,对比构件信息,大大简化了装饰装修的质量验收工作。
BIM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然而BIM的应用对工程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宏观层面又缺乏成熟的规范及标准的约束。因此,在广泛开展BIM应用之前,相关企业应当在人才培养、硬件配置、组织架构、BIM数字资源库、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