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2019-01-14 04:05:55周燕
魅力中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资料

周燕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贵州 安顺 550800)

一、导言

《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们既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广大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准则。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主渠道,丰富了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在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指出“要使他们(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就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途径等展开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掌握这一教育教学方式,服务于新课改中的中学英语教学。

二、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然、人生、社会等领域中,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这种欲望和热情是学生毕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研究也是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好的结论。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会于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可以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至于没有结果。

三、研究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特别是20世纪后几十年里,在整个西方ESL教学中更是把阅读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长期以来,“高分低能”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突出问题,现行英语教学中,老师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概括能力强调得多,而在培养学生由点及面、内引外联、拓展延伸能力方面,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忽视。其实离开了对学生由点及面、内引外联、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两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有了较强的概括能力固然有助于规约制导拓展延伸的准确性和方向性,而积极有效的拓展延伸则是形成较高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我将课文的阅读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据地、切入口,充分发挥老师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作用,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学生家庭、学生个人藏书及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滚雪球”式的拓展阅读方法,对于课文,入乎其里,拨乎其外,既知其然,又探究其所以然。在潜心阅读、切身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海的无涯,书山的奥妙,去感受英语语言世界的无尽妙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过程

(一)学生研究论文课题确定

课题明确后,我给学生讲解了有关研究成果及语言的最新动态,使学生从每个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来源的途径,如通过对其他各省老师的采访,生活中会出现的情况,电视、网络、杂志等,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选择上报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组合,最后确定8个课题。每小组必制订详尽的研究方案,如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步骤、实施阶段、每阶段的任务、研究方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

(二)学生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查阅资料、独立写作、小组讨论、集中展示四个阶段。

学生首先应该学会如何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从事课题研究。实际上收集资料从选题就开始了,但它是不间断的、贯穿全过程的工作,因为随着研究工作的展开,还需要补充一些更新的有助于研究工作的相关资料。在这项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研究,阅读、查找资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灵感,教学活动也表现出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从所有的资料中提取了对自己课题有用的信息后,学生开始个体独立写作,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集中力量协同作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查漏补缺,然后誊写成论文。各小组的论文有各自的特点。交流研讨分享成果,也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展示成果时,每一组选派一个语音好的同学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发表。最后,老师做总结,指出主要优缺点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五、教学反思

虽然已是高一的学生,但这样的学习过程还是初次尝试,一开始在很多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但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能科学地进行选题、阅读、思考、写作和交流,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论文的质量也比较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团队精神,获得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了研究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了方言的发展以及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性。学生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道除了教材外的其他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觉得很有兴趣,学以致用,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而且通过这次尝试,学生们都体会到正确、合理利用身边的各种学习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资料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