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第一幼儿园,贵州 贞丰 562200)
市场上的绘本种类繁多,并不是每一本绘本都适合开展户外活动,教师要通过阅读,了解绘本内容,挖掘绘本中可用于户外活动的价值,选好绘本后,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地用绘本故事来进行户外活动,要根据绘本内容进行改编,既遵循故事原有的情节,又要挖掘情节中适宜户外运动的片段,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让绘本故事成为幼儿户外运动的载体。如:《动物运动会》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绘本故事,顶球的海狮、走平衡木的大象、钻圈的河马、跳杆的狮子尾巴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们有跃跃欲试的欲望。可如果直接用来进行户外活动还是有些欠妥,于是在幼儿熟悉故事后,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个故事中你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是什么?这些运动项目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我们可以怎么玩?通过讨论形成适合户外活动的简单、易于幼儿掌握的故事情境,孩子们模仿小动物顶球、走平衡木、钻山洞、跨栅栏、跳小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了走、跑、跨、跳等动作技能。这样的改编在内容上只提取了绘本故事中更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部分内容,幼儿容易掌握,便于开展“情境式”的户外活动。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情境式”户外活动更要注重环境的创设,根据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创设与其相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故事的世界。例如:绘本故事《动物运动会》,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设置了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在“森林”里摆上各种运动器械,有平衡木、球、圈、跨栏等,让幼儿学海狮顶球,学大象走平衡木,学河马钻圈,学小朋友玩跳高游戏等,孩子们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中的小动物起运动,一起锻炼。在游戏中发展着走、跑、跳等各种动作技能,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团结合作、坚持、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有了这样良好的户外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幼儿户外活动的欲望,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小班缺乏运动经验,动作发展水平较低,所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地色彩鲜艳,难度低、安全系数高的活动更容易让小班幼儿获得成就感;中班幼儿动作技能上有所提高,可以投放多功能或是半成品材料,增加难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性,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动作比中、小班幼儿更协调、灵活,平衡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活动、集体游戏等。“情境式”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最终还要回归到绘本故事中的情境本身,尽可能地尊重绘本原著,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合理投放,既要考虑活动材料的层次性、趣味性、功能性,又要考虑材料的情境性,这样才能提高“情境式”户外活动的质量,凸显“情境式”户外活动的价值。
“情境式”户外活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可根据情境的需要采用集体、小组、竞赛式的组织形式。幼儿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熟悉故事、改编情境、创设环境、准备材料,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对活动的玩法已经了然于心了,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出游戏玩法,教师多观察少干预,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玩出花样。如:在绘本《汉堡男孩》的“情境式”户外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是故事中“汉堡男孩逃跑路线”的游戏,爱吃汉堡并且只吃汉堡的男孩变成一个大汉堡,被一群小动物追着,汉堡男孩逃进野地、穿过养牛场、跨过小河、翻越小山、躲进山洞等。
可是和孩子们讨论中,发现孩子们对建构汉堡屋比较感兴趣,于是教师追随他们的兴趣点,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设计游戏方案,调整游戏路线,规划游戏场景,最后将游戏调整为搬运砖头、建构汉堡屋,这种活动顺应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了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机会。当然,一个“情境式”游戏玩了一阵子以后,孩子们会失去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人,引导幼儿增加情节、丰富材料,想出更多玩法。教师的及时介人,材料的及时更新,游戏玩法的及时调整使活动更具挑战性,游戏的不断创新激发起孩子们再一次投人游戏的兴趣。
阅读是幼儿认知的重要手段,而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课堂内的,一个是课堂外的,一个静,一个动,看起来并没有太多交集之处,借助绘本中可利用的因素开展“情境式”的户外活动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但是在这个尝试中,我们看到了绘本的另外一种价值,这种动静交替的形式是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的。利用绘本这一载体开展幼儿园的“情境式”户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绘本的价值,不仅有教育价值,同时还有综合教育功能,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