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浩 汪学琴(玉林师范学院)
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为玉林市的下辖县,历史悠久,在唐代已设州制,古称容州,并逐步发展成为了区域中心,随着地区性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制瓷业也随之兴起并得到相应的发展。发展至宋代,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十分宽松,大力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实行官府经营和私人经营的方式,广州在设为市舶司的基础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这种经济的鼎盛影响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客商和陶瓷手工业从业者向岭南地区迁移,刺激了岭南地区的瓷业的生产和发展,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制瓷业出现了空前昌盛的大好局面,制瓷业在很多地方发展起来,可谓是白烟蔽日、窑火连天。容县由于盛产石灰石、瓷土、松木等烧制瓷器的原材料以及和珠江水系相贯通的便利水利运输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各大窑系制瓷工匠到此发展,其中也包括很多的景德镇窑系的能工巧匠,这使得景德镇青白瓷烧制工艺传入桂东南地区,所以容县制瓷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为了适应对外贸易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容县的制瓷工巧匠们不断继承、借鉴、发展,在本地窑系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学习吸收、融合、发展了诸多名窑的手工制瓷技艺和烧制工艺,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海纳百川,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瓷风格和特点。此时,在绣江(北流河在容县境内的别称)的大荣和江口这一段水域的两岸,已经遍布制瓷作坊和窑场,绵延数里,其中城关窑的陶瓷生产规模最大,烧制陶瓷产品种类最为丰富,分为东光下埌窑区、河南上埌窑区、松脂厂窑区、变电所窑区、红光缸瓦窑窑区五个主要窑区。
城关窑在宋代时制瓷工艺力求精益求精,日趋娴熟,烧制瓷器造型雅致、釉色莹润、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此时,城关窑采用的是砖木结构的斜坡式龙窑烧制,依靠地势倾斜角度一般约为18°上下,窑体长度通常可达到四五十米左右。具粗略估算,一个龙窑满窑后一次可装烧瓷器达两万多件,产量蔚为可观。龙窑的烧制温度可以达到1200℃以上,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灰尘飘落和砂砾掉落到瓷器表面,还为防止烟熏对陶瓷釉色质量的影响,城关窑装窑烧制时普遍采用匣钵进行仰烧法,一个匣钵装一个器物或者一个匣钵装多个器物,为了节约空间提高产量两种方式常常在同一次烧制过程中同时采用。这样采用匣钵罩烧的瓷器釉色色泽明快,釉面光洁,大大地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品质。使用匣钵仰烧法致使上层叠烧器物的重量转由匣钵进行支撑,所装烧的盘、碗、碟等器物普遍变得胎体口沿轻薄。坯体成型工艺采用木质转盘手工制坯,装饰纹样使用了“花头”(多为半球状蘑菇形的印花模具),可大批量制作和烧制瓷器。垫圈、垫饼、垫座、垫柱、火照等烧制工具也已经在满窑和烧窑的过程中大量使用。
宋代城关窑烧制的瓷器主要以青白瓷为主,是同时期广西青白瓷窑口的代表之一,所生产的青白瓷器物造型雅致美观、胎体轻薄、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类冰似玉,叩之有金属之声,可以和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器物相媲美。宋代城关窑烧制的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实用器物,目前考古发现有碗、盘、碟、盏、杯、盅、盒、钵、洗、壶、梅瓶、魂瓶、罐、盂、灯、樽、瓷枕、薰炉、腰鼓等,以常用的生活器具碗、盘、碟、盏、杯产量最大。装饰技法有划花、刻花、篦纹、堆花、印花等,划花、刻花和印花往往同时并用。饰纹纹样有缠枝纹、卷叶纹、荷花纹、莲花纹、折枝花卉、团花纹、卷草纹、水波纹等,以缠枝纹、缠枝卷叶纹为多见。主要图案有莲瓣、荷花、菊花、卷叶、水草、游鱼、龙纹、凤纹、婴戏等,以游鱼、婴戏、龙纹、凤纹最为生动传神。装饰纹样构图布局严谨匀称,线条流畅洒脱, 美观生动。
此外,城关窑同时还生产白釉、黑釉、褐釉、酱釉、黄釉、姜黄釉、窑变釉、绿釉、红釉等色釉器物。其中,尤其是绿釉、红釉器物釉色纯正艳丽,胎质细腻洁白,胎体坚硬轻薄,通常装饰有缠枝卷叶印纹,在印花图案处出现的凹凸不平烧成后产生自然的浓淡变化,温润如玉、自然美观。容县城关窑的绿釉、红釉器物与宋代其他窑口二次烧成的类似色釉器物不同,其属于一次烧成的白瓷胎高温色釉,这是宋代别处其它窑口所未见到的,是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陶瓷学术界的专家就已经认定广西容县城关窑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绿釉和红釉瓷器的地区之一,并称赞宋代城关窑在陶瓷烧制上的技术创新是陶瓷技术史上十分重要的成就,影响了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宋代容县城关窑的绿釉和红釉瓷器是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的,绿釉釉色青翠欲滴,红釉釉色赤艳沉稳,十分美观夺目。由于受烧成温度的影响,绿釉釉色青绿中闪着蓝紫色和黄褐色,红釉釉色之中局部泛有蓝绿色。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料在氧化气氛中高温一次烧制呈现绿色,而在还原气氛高温一次烧制则呈现为红色。所以,宋代城关窑的烧制工艺有氧化焰和还原焰两种不同的烧制气氛,也有一些人认为城关窑的红釉是无意中烧造出来的,是绿釉在氧化焰烧制过程中,由于局部出现还原气氛,在还原焰的造化之下而呈现出的个别偶然现象。从现有的考古发掘来看,暂时未发现红釉完整器和残器,但从容县文物陈列馆的红釉瓷片藏品来看,红色发色艳丽,烧制工艺十分成熟。笔者还是倾向于这是一种同时期成熟的红釉烧制工艺。
由于宋代外贸陶瓷出口的繁盛,推动了城关窑的技术创新,城关窑陶瓷产品造型丰富、装饰精美、温润如玉。依靠绣江与珠江水系相通的便利水利运输条件,城关窑的陶瓷制品通过广州口岸转运出口至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巨大,到南宋时逐步发展至鼎盛时期。但是,盛极一时的背后却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南宋末年,容县地区出现社会动乱,严重的动乱不仅仅是对大众百姓的物产造成了破坏和影响,还进一步造成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动荡,致使陶瓷从业者大量出逃,奔走他乡,城关窑的制瓷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紧随其后的是蒙古大军的南下,沿途攻城掠地,屠戮残害百姓,元朝建立后又实行民族等级制度,高压之下继续压榨鱼肉百姓。据史料记载,广西各地的军民不能忍受元朝的残害和压迫,揭竿而起顽弧抗击,战事甚为惨烈,参战将士之中也包括部分陶瓷工匠在内的民兵。经常出现的局部抗争和动乱,致使宋末元初北流河流域社会动乱进一步加剧,长期的战乱袭扰和消耗,加上元朝政府对陶瓷手工业的严厉控制,残存的陶瓷工匠们无心发展生产和研究工艺创新。而此时,福建的泉州成为了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广州的外贸地位逐渐被泉州所取代,致使广州的外贸业大不如从前,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广州外贸陶瓷需求量的下降,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容县城关窑陶瓷业的衰落,更把桂东南地区的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原本制瓷工艺可以和景德镇媲美的城关窑窑场大多被弃置荒废,陶瓷生产逐渐衰退,虽然有零星的窑场仍在继续烧制瓷器,但已远远达不到宋代时繁盛,单纯的为了产量还使用了叠烧法,出现了工艺倒退的局面。于是,品质更好的景德镇窑系的陶瓷产品逐渐南下,蚕食和占领了广西市场,以致容县城关窑一步步走向了没落和衰亡。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逐步对城关窑进行了考古研究和保护,曾在二十世纪六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组织区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城关窑部分窑区、窑址进行了保护性的考古发掘,并对其做出了详细的考古勘察和调查记录,基本搞清楚了容县城关窑址的时代、分布、性质、烧造工艺、产品系列等情况。1981年8月25日容县城关窑窑址被设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研究保护的同时政府还加大了针对当地陶瓷产业振兴的政策支持,容县的陶瓷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在中央倡导恢复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的大背景下,容县陶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期待着容县再现当年窑炉林立、红光冲天的壮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