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前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医疗器械科 (江苏 启东 226200)
内容提要: 医疗器械的应用不仅能够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辅助作用,在疾病的治疗上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医院器械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医疗工作环境,也给器械维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为医疗器械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医疗器械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也更为突出。现阶段国内二级医疗机构器械总额为5~6千万,三级医疗机构更高达1亿元,强化器械维修管理、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于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医疗设备能否正常运转,不仅关系到医疗工作进度,更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是提升器械维修质量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医疗工程人员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已有明显提升,大多数院内维修人员为中专至本科学历。然而由于医疗设备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技术人员维修能力需要持续进步才能满足维修需要。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医学类工程科学进步晚,教育系统也存在一些弊端: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更加注重经典医学工程理论,忽视了高新理论、技术的教育;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机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充分利用;医院对器械维修人员不够重视,职称评定与学术研究上待遇不公,不仅阻碍了维修人员专业技能的进步,而且不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高素质人才流失[2]。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医疗科技的投入力度也有所加强,医院高精尖设备引进数量也逐渐增加。但医疗器械涉及方面众多,难以将先进科技融为一体,为维修人员工作造成了困难。另外,当前器械维修人员工具配置简单,例如在维修测试工作中仅使用万用表,精度不足,故障检出率不高,影响维修质量与效率。
售后是商品营销中为发展客户、开拓市场、维护品牌等采取的商业手段,其实质为隐形服务,体现出商家的诚信与信誉。然而当前部分医疗器械供应厂家通常不提供或提供不完全的维修指南、维修工具以及维修密码、电路图等技术资料,影响院内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3]。例如设备所附的维修密码与线路图纸,重要标识不清甚至被省略。另外,在器械维修中所需的核心零件通常都被厂商垄断,在购买器械时由于成本原因并未购入足够的备用零件,且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同型号。虽然部分厂家售后维修保障系统相对完善,但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售后流程繁琐,在出现故障时需要逐层申报审批,维修不及时,影响器械正常投入使用。
当前医院在器械维修管理中尚未形成可行运行体制,加上医院管理人员对该问题重视不足,导致器械维修成为管理盲区。部分医院虽然已经构建了有关管理机制,但仍难以满足当前现代化管理要求,且存在落实力度差、管理条例模糊、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与新购入的医疗器械维修要求不符;器械维修建设、管理标准不足,难以对医疗器械的发展与质量进行把握;保养频率较低,器械损耗严重,且医院患者数量较多,器械超负荷工作故障率上升。
提高准入机制。维修人员需毕业至正规院校,并持有正规从业资格证书,在正式投入维修工作前需进行实习,并由专业、熟练维修人员指导,在通过专业知识考核与实践考核后方能正式投入维修工作;加强培训。随着医疗器械制造中新型科技的融入,对器械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需强化培训,引进先进知识,为维修团队胜任维修工作提供保障;完善奖励机制。增加维修团队建立资金投入,提升待遇水平,奖励责任感较强的维修人员,完善休假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引进医疗器械后采用预防性维修、主动性维修以及事后维修方式进行,合理安排维修工作秩序。例如,在对光子刀、驾驶安全预警与导航系统(DSA)、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器械进行管理时,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针对自动化分析仪、纤维镜、紫外分光度计等器械,采用主动性维修方式,心电图机维修使用事后维修[4]。在器械的日常管理中加强保养,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罗列售后服务承诺:免费保修期≥2年;3年内每年开机率不低于95%;接到报修通知后在4h内响应,且在24h内达到现场;修复时间<48h,若在维修期内不能履行,按照该器械每日工作量赔偿,若在维修期外,免费维修;终身免费升级器械软件;设备耗材的供给按照市场价的80%提供;设备主要配件型号、价格需确定;器械供应厂家需向购入方提供完整随机资料,包括详细中文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维修密码等。针对随机资料不完整的厂商,需无偿延长器械免费保修期[5]。另外,在购入医疗器械时,医院需与厂商协调,选派器械维修专业人员与厂商工程师沟通,充分了解医疗器械操作原理、常见故障、故障处理方式;在器械运行期间若发生核心故障及时通知厂商处理,组织维修人员观摩学习,再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处理[6]。
基于当前维修人员业务水平将其分组,包括医用电器组、大型器械组、生化组以及计算机网络组等小组,根据器械与故障类型分配维修工作,明确分工,高效完成维修工作;建立完善维修档案,逐步积累信息资料,增加维修经验。在维修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详细记录故障原因、维修方式、改动部位、更换元器件、线路等;实行日常保养与提前维修,定期排查器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细小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并为器械安排合理的运行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缩短使用寿命;建立设备保养巡查制,及时掌握器械使用状态、存在问题、临床要求;在出现器械故障时,医院分管工程师需第一手处理,并全程负责;营造多元化发展环境,加强整合,共享资源。
本文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器械维修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器械维修手段滞后、器械售后存在垄断问题、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提升器械维修人员综合素质、持续更新维修手段、加强与厂商沟通、完善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等策略。在医院器械维修实践工作中,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其中的弊端,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维修质量与效率,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